回到首頁
關於我們
團隊介紹
服務介紹
投資流程
產業情報
業界消息
文件與期刊
知識專題文章
物件介紹
聯絡我們
銀行H1房貸排名 土銀續封王
工商時報 呂欣芷國銀上半年房貸統計出爐,截至今年6月底,土地銀行以房貸餘額1兆1,780億元續居房貸王,第二大是臺灣銀行1兆1,761億元,其他前十大依序為中信銀行9,814億元、合庫銀行8,524億元、台北富邦銀行7,035億元、華南銀行6,298億元、第一銀行6,102億元、國泰世華銀行5,687億元、玉山銀行5,554億元,以及彰化銀行4,707億元,前十大與第一季底相比並無變化,其中有六家公股銀入列,另兆豐銀行及臺灣企銀分別位居第11名、第15名。
林伯豐籲碳費2027年再徵收
工商時報 譚淑珍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20日直言,因應氣候變遷,淨零碳排至關重要,但台灣產業正面臨成本上升與匯率波動的雙重壓力,建議台灣在碳費徵收上,應與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同步,延至2027年。三三會20日召開例會,邀環境部長彭啟明以「共築綠色新局,邁向碳中和世代」為題進行專題演講。林伯豐致詞時當面向彭啟明建議暫緩徵收碳費至2027年。對碳費是否延至2027年,彭啟明回應表示,「會再來考慮」,畢竟還沒有收到費用。他不諱言,面對台灣在全球關稅海嘯衝擊下,目前的政策方向是淨零目標不變,但是產業如果遇到衝擊,政策就必須滾動調整,因此,內部會持續進行檢討,以確保企業負擔不會過重、盡量降低衝擊。林伯豐也建議,徵收碳費應力求公平性,在台灣被課徵碳費商品,進口相同商品也應課徵碳費,且應先完成台灣的「碳邊境調整機制」,再穩健推動碳費。此外,林伯豐表示,因應氣候變遷,淨零碳排至關重要,建議將「非核家園」改為「低碳家園」,持續發展核電,才能達「穩定供電、合理電價、淨零碳排」。
房價修正 預售屋掀解約潮
工商時報 郭及天 過去房價飆漲區域,如今面臨大幅回檔修正壓力,造成愈來愈多預售屋解約。根據實價登錄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台預售屋解約達1,339件,相當於去年全年的7成,且已連續四個月單月解約件數超過200件,其中又以台中市的月均解約38.5件居冠。
統計顯示,2023年時平均每個月僅有60件預售屋解約,去年提升至154件,今年進一步增加至223件,雖對比過去的成交件數,目前預售屋解約比例還不到2%,不過在今年4月股災之後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也反映市場對房產後市更趨悲觀。以六都月均預售屋解約件數來看,台中、桃園、高雄三都超過30件,相當於平均每天有超過一件的預售屋解約,台中解約件數較去年大幅成長逾8成,是預售屋解約增幅最大的都會區。
買預售屋也能退稅?稅務局曝換屋族節稅撇步
經濟日報 記者胡順惠/台北報導重購退稅是換屋族最常使用的節稅工具,不過有民眾向稅務局詢問,如果是購買預售屋,是否也同樣能適用?桃園市稅務局表示,依《土地稅法》規定,土地所有權人在兩年內,無論「先賣後買」或「先買後賣」自用住宅用地,只要符合條件,都可申請退還已繳納的土增稅。
也就是說,購買預售屋同樣可以適用土增稅重購退稅。
建商攻都更、合建商機
經濟日報 記者朱曼寧/台北報導房市走冷、土地市場降溫,建商策略轉彎,積極朝向都更、合建等領域發展,指標建商包括潤泰新(9945)、長虹、遠雄、興富發等多家大型建商皆加碼布局,企圖在房市冰河期開出新的獲利動能。
預售屋解約件數大增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
信義房屋(9940)統計實價登錄網資料發現,今年上半年國內預售屋解約件數達1,339件,占比約是2024年全年1,851件的七成;六都中,又以台中、桃園、高雄漲多區域解約件數最多,顯示這波房價飆漲區在面臨房市修正時,解約件數同步增加。
8月21日 五件財經大事搶先看
經濟日報 本報訊經濟日報整理五件不可不知的財經大事,讓讀者在每天清晨能快速掌握最重要的財經大事。
六福酒店商辦 問鼎松江南京樓王
工商時報 姚舜
六福旅遊集團積極擴大資產布局策略,位處北市松江南京商圈核心的六福酒店式商辦大樓20日上樑,全案預計明年第二季完工,將以酒店式頂級綠商辦,並結合六福酒店式物業管理的飯店高端服務,問鼎松江南京商圈新樓王。
地價稅怎麼算?自用住宅優惠稅率、土地買賣繳稅大哉問!一篇搞懂眉角,輕鬆省荷包!
每年的11月,地價稅開徵,對於廣大有房有地的民眾來說,這筆稅款是年度財務規劃中不可忽視的一環。然而,地價稅的計算方式、優惠稅率的申請條件,以及土地買賣時的繳稅歸屬,卻常常讓人一頭霧水。許多人以為只要擁有房屋就能自動適用最低的自用住宅稅率,或者在買賣土地時,簡單透過契約約定就能決定由誰繳稅,但事實上,這些觀念可能與稅法規定有所出入,一不小心就可能多繳冤枉錢,甚至影響到自身權益。本文旨在深入淺出地解析地價稅的相關規定,從常見的共有房屋問題,到土地買賣的納稅義務人認定,並提供實用的節稅建議,幫助您釐清地價稅的眉角,確保您的荷包不受不必要的損失。無論您是單純的房屋所有權人,或是正準備進行不動產交易的買賣雙方,這篇文章都將是您不可或缺的指南。
🔍 2025年台灣不動產市場深度剖析:從數據看見新常態,工業地產成避險首選?
2025年上半年,台灣不動產市場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新常態」。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地緣政治的持續緊張,以及國內金融緊縮政策的多重影響,共同塑造了當前的市場環境。這份報告將跳脫表面的數據,深入剖析商用不動產與土地市場的結構性變化,並從產業趨勢與區域發展的視角,為專業投資人提供前瞻性的見解。我們將探討市場交易萎縮背後的深層原因,並點出在當前環境下,哪些資產類型與區域仍具備穩健的成長潛力。
買賣農地必看:不只免稅還有增值潛力?8大關鍵搞懂農地投資!
在瞬息萬變的不動產市場中,住宅與商辦的價格波動總是牽動著大眾目光,但有一種資產,儘管沉穩低調,卻潛藏著巨大的增值能量——那就是「農地」。許多人對農地的印象,仍停留在傳統的耕種用途,然而,隨著都市計畫的擴張、交通建設的推進,以及政策法規的調整,農地已不再只是單純的生產工具,更成為不動產投資者眼中的「明日之星」。本文將深入剖析農地買賣的八大關鍵要點,從最基礎的法律定義、買賣資格,到牽涉龐大利益的稅務、土地變更與風險管理。我們將帶您跳脫傳統思維,從投資的角度重新審視農地的價值。無論您是想將閒置農地活化、出售,或是正在尋找下一個潛力標的,這篇文章將為您提供全面且具深度的指南,助您在農地投資的道路上,做出最明智的決策。
💥農地買賣的致勝攻略:從新手入門到價值最大化,你必須知道的八大關鍵!
引言:農地,是資產還是燙手山芋?許多人一聽到「農地」,腦海中浮現的或許是綠油油的稻田、阡陌交錯的鄉間小路,以及那股遠離塵囂的寧靜。然而,對於有心涉足不動產領域的投資者來說,農地所代表的,不只是一片田地,更是一種充滿潛力、卻又隱藏著複雜法規與稅務地雷的特殊資產。農地買賣,看似簡單,但其中的眉角與陷阱卻多得超乎想像。你是否曾聽說,朋友買了一塊看似便宜的農地,卻在過戶時被課徵了巨額的土地增值稅?或者,有人興沖沖地想在農地上蓋一棟夢想中的歐式莊園,最後卻發現法規限制重重,美夢破碎?這些真實的案例,都一再提醒我們,在踏入農地交易市場之前,必須先做足功課,徹底了解其背後的遊戲規則。這篇文章將帶領你,從最基礎的農地定義開始,層層剝開農地買賣的神秘面紗。我們不僅會解析買賣流程中的八大關鍵要點,更會深入探討農地稅務的奧秘、土地變更的潛力,以及如何從買賣雙方的角度,最大化你的資產價值。無論你是想單純買賣農地、尋求長期投資標的,還是夢想在鄉村擁有一片田園生活,這份全面的指南都將是你的致勝攻略。
«
1
...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
254
»
登錄帳號
記住登錄資訊
登錄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