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
台北市近期掀起一波罕見的「保管箱荒」。因某金控旗下銀行分行因改裝停辦保管箱業務,要求承租人於一個月內退租清箱,導致上萬名客戶倉皇尋找替代方案,市區保管箱一夕之間成為稀缺資源,不少民眾戲稱存放的貴重物品成了「無殼」資產。
銀行業者透露,近期到行洽詢保管箱的民眾明顯激增,主因是該家位於北市精華區的分行通知全面終止保管箱契約。承租人大少是鄰近機關的公務員,消息一出,客戶蜂擁前來辦理退租作業。據一名承租人指出,現場人潮眾多,排隊等候時間長達2到3小時。
保管箱原是理財族群的低調首選,但隨著國人財富累積、對實體保管需求提升,近年保管箱業務供不應求。然而,銀行為追求空間效能與業務收益,加上保管箱需設置於自有行舍且投報率偏低,導致不少銀行陸續縮編或終止保管箱服務。
知情人士指出,目前已有多家大型民營金控傳出將調整保管箱策略,不僅限量提供,且鎖定「VIP客戶」專用,門檻動輒須達300萬元以上的流動存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