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生活綜合報導
近日,台南房市傳出震撼彈,在地建商「慶群開發」在完成最後一戶建案的交屋後,發出公告宣布停業,坦言公司因財務困境已無法繼續營運。這起事件引發社會廣泛討論,也再度凸顯在當前房市環境下,小型建商所面臨的生存壓力。
多重壓力夾擊,建商坦承負債 3、4 千萬
根據《TVBS新聞網》報導,該建商在公告中詳細列出其面臨的困境:
1.營造廠惡意拖延: 頻繁遭遇營造廠拖延進度、積欠下游包商款項等問題。
2.成本持續飆升: 面對人力與原物料價格不斷上漲。
3.政府打房政策: 連續七波的打房政策,以及不斷增加的稅賦,使得營運壓力雪上加霜。
慶群開發表示,公司資金早已陷入「前無進帳、後無支援」的斷鏈狀態,最終只能無奈在完成最後一戶交屋後停業。建商也透露,為此已負債 3、4 千萬元,剩餘建案將由同業接手。
這起停業案讓網友紛紛留言,雖有部分人肯定建商「有交屋」,但更多人擔憂後續的保固與未交屋建案的處理問題。
專家憂心「倒閉潮」擴大,消費者權益受影響
這並非單一個案。自今年五月起,花蓮太極建設、嘉義鉅泓建設相繼倒閉;桃園老牌營造廠高田營造,以及台中海線知名的合總建設也傳出停工消息。根據自由時報報導,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對此表示擔憂,他指出雖然目前倒閉的建商仍屬少數,但若房價漲幅持續縮小,這波「倒閉潮」可能由北往南擴散,從小建商延燒至其他業者。
財經粉專「投資邏輯」也建議,如果是買預售屋,找大型或上市櫃建商還是比較有保障,也比較有能力承擔房屋完工後的保固與支援服務。
消保官提醒:建商解散前仍需負責
針對慶群開發的停業,台南市法制處主任消保官馮祺雯提醒,即使建商宣布停業或解散,在解散登記完成前,仍必須對其建案負責。然而,這起事件也讓消費者開始擔憂,若未來類似案例增加,已購戶的保固與未交屋的權益該如何保障,將是政府與市場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