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陳碧芬
台灣經濟研究院調查逾 2,500家金融機構的投融資客戶,結果顯示,已具備綠色融資規劃並投入低碳轉型,成為「永續領航家」標竿的企業占比僅8%;反之,面臨轉型挑戰與碳費門檻壓力高達37%,成為「高碳風險者」占比亦有11%,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周霞麗指出,企業的這種情況有賴於金融業進一步引導與輔導。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台灣經濟研究院、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及台灣資料科學協會共同主辦的「AI賦能淨零轉型:資源整合驅動的永續金融與碳管理實務研討會」,20日邀請逾百位金融業及中小企業高階主管與決策者出席,共同探討AI如何驅動台灣產業低碳轉型與永續金融發展。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彥良致詞指出,金管會正積極推動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行動方案,並於今年成立「金融市場發展及創新處」,除既有法規外,更引入獎勵機制,提升金融業在碳揭露、風險評估及投融資決策上的效率與精準度。同時,金管會已於7月31日預告修正金融業年報規定,引導業者永續資訊與國際IFRS標準接軌,邁向淨零金融新里程。
台灣經濟研究院在會中揭示最新「氣候轉型金融評比」成果,攜手金融業推動企業邁向淨零。評比聚焦企業碳排現況與未來減碳規劃,並依據綠色融資實踐、碳排強度、轉型壓力及減碳空間,將企業劃分為五大類型:永續領航家、自主減碳領袖、轉型壓力者、低碳觀察員、高碳風險者。此次評比涵蓋2,500多家金融機構投融資客戶,產業範圍涵蓋電子、建築、鋼鐵、化學等32大類。
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吳中書表示,台經院作為產業智庫,積極運用AI強化產業調研與氣候金融評比。今年推出的NZTD資訊平台,已協助逾4,000家企業進行轉型診斷與碳管理解方,並持續遊說同業公會、推動氣候行動及提供調適諮詢,為產業減碳與淨零轉型建立支持系統。
周霞麗強調,此項評比將成為銀行與投資人掌握客戶減碳潛力與風險的重要工具,亦可應用於永續授信、碳額度管理及綠色金融產品開發,共同建構具有韌性的淨零金融生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