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天下 文/記者朱語蕎
預售屋具有前期付款輕鬆優勢,是近年不少首購族、小資族,入手第一間房的首選,但近期頻頻出現預售屋工地停工、建商倒閉,甚至爛尾樓的情況,而央行緊縮房貸措施,也讓貸款條件不若以往,現在購買預售屋該如何自保?
近年營建業物料、工資雙漲,央行緊縮建商土建融審核,讓不少中小型建商撐不下,自去年9月央行祭出史上最嚴厲信用管制後,也影響購屋族意願,衝擊市場交易,中小型建商資金調度更加困難,今年至今已陸續在嘉義、花蓮、桃園、台北等地,出現建商資金斷鏈、建案停工等事件。
對民眾而言,原本可輕鬆付款的預售屋,似乎變得危機重重,不只要擔心建商蓋不下去,變爛尾樓,還得擔憂之後交屋,銀行貸款緊縮,利率、成數都不如預期,甚至連首購族都面臨貸不了款的困境,若處理不當,恐只能解除合約,買房夢成一場空。
5種履約保證各不同 簽約前仔細看
對消費者來說,預售屋的履約保證特別重要,預售屋的履約保證有「價金信託」、「價金返還」、「不動產開發信託」、「同業連帶擔保」、「公會辦理連帶保證協定」等5種,根據內政部統計,現行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訂,以採用「不動產價金信託」及「不動產開發信託」居多,約占全部建案52%。
至於「不動產價金信託」與「不動產開發信託」有何不同?馨傳不動產智庫發言人何世昌表示,「不動產價金信託」的資金用途比較嚴格,只能用於「工程款交付、繳納各項稅費及工程所需費用」,且「不得供作其他用途」;而這裡所謂的工程款、工程所需費用,指的是實際動工後所需的費用。
至於「不動產開發信託」的資金規途,是「除支付信託契約約定有關完成興建開發、管理銷售及處理信託事務所需之一切支出外,不得供作其他用途」,規範包括「有關完成興建開發」、「管理銷售」、「處理信託事務」都可以動用資金,比如「廣告費」、「建築設計費」等,規範比「不動產價金信託」相對寬鬆。
另外常見的「同業連帶擔保」與「公會辦理連帶保證協定」,永慶房產業管部協理陳賜傑表示,這兩項是如同保人制度,讓建商可以不受信託或專款專用帳戶的約束,自由使用買方支付的款項,倘若建商在完工前倒閉,買方能轉向擔保建商或工會要求負完工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