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房產雲 記者項瀚/上海報導
上班等電梯,等幾分鐘能接受?商仲業者調查,一般人等3分鐘就會不耐煩,5分鐘以上就崩潰無法接受了,而目前北市有許多商辦於尖峰時間,等候得超過5分鐘。電梯業者則表示,新商辦相當重視電梯效能,而如何縮短等候時間,是一門大學問。
政府打住不打商,近年開發商積極在台北市中心布局商辦案,明年將迎來10萬坪完工量,未來幾年更有許多指標大案將完工,新商辦量體一路走升,加上既有的商辦,加總起來的量體將相當可觀,而這也反映出市場競爭性。
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除了地段條件,開發商在各項建材大PK,吸引客戶購置或承租進駐,而現在的商辦越蓋越高,上班人口也相當密集,「排隊等電梯要多久」也成為商辦在競爭中的關鍵之一。
黃舒衛表示,據調查一般民眾電梯等3分鐘就會開始不耐煩、5分鐘以上就崩潰無法接受了,以台北市來看,一些老商辦電梯運載量不足、電梯不夠快,巔峰時間可能排隊超過5分鐘,甚至在一些大廳空間不夠大的商辦,還要排隊到戶外區,又熱又累。
另外,黃舒衛表示,一些屋齡相對新穎的商辦高樓,由於早期缺乏規劃,上班人口動線與其他商用空間例如餐廳等等重疊,也會影響電梯等候時間,不過現在台北市的指標A辦,透過良善的規劃、夠力的硬體、智能系統服務等等,基本上電梯等候時間都能在3~5分鐘內。
通力臺灣董事總經理劉繼然表示:「如何降低排隊等電梯的時間,是一門大學問,最初的規劃設計是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像是導入DCS智能派車系統就很重要,簡單來說,就是把要去同一個樓層的人,都引到聚集在同一部電梯。」
民眾最直觀的是電梯數量,劉繼然說:「不是多就無敵,關鍵是設計規劃的邏輯。」他舉例:「在商辦高樓中,分流就是不可或缺的設計,許多指標大樓都規劃轉換層,並另外地下室停車場到1樓也應盡量獨立出來,停車後到1樓再轉乘其他電梯到上班的樓層。」
劉繼然說明:「地下室到頂樓若都是同一組梯,由於地下室人流量相對少,這時就會出現1樓大排長龍的窘境,建議最好的做法是,地下室到1樓規劃手扶梯,這是效率最高的設計。」
至於電梯的速度,劉繼然表示:「這大同小異,現在台北指標超高樓,都能做到每秒10米的速度,要再快,硬體上能做到,但乘坐者會不舒服,因此現階段在新商辦上要改善電梯效率,已很難再電梯速度上著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