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錄
引言:新內閣展現行動力,傾聽產業心聲
與七大工商團體的對話:聚焦產業六大核心痛點
首站台中:工具機與機械業的挑戰與政府承諾
二站彰化:水五金產業的困境與突圍
經濟部應對方案全解析:從金融到市場拓展的多元支持
觀點與建議:掌握政策風向,共創產業新局
結語:展望台灣產業的韌性與未來
💡 引言:新內閣展現行動力,傾聽產業心聲
台灣經濟發展的命脈,深植於各行各業的蓬勃生機。在當前充滿挑戰的國際局勢下,政府與產業的緊密合作更顯重要。新上任的經濟部長在甫上任之際,便展現出「行動創新」的決心,密集與各界產業代表展開深度對話,積極傾聽來自第一線的聲音。這次與七大工商團體的座談,不僅僅是一場例行性的會晤,更像是政府與產業攜手合作,共同為台灣經濟擘劃未來藍圖的開端。
這場對話涵蓋了從傳統製造業到新興創新產業的多元視角,討論的議題更是直接切中企業經營的痛點。從穩定的電價、碳費政策,到中小企業的困境、金融支援,再到國際市場的拓展與人才法規的鬆綁,每一項都關乎台灣產業的永續發展與國際競爭力。透過這些對話,我們得以一窺當前台灣企業所面臨的挑戰,並了解經濟部將如何運用政策工具,協助產業應對變局,實現升級轉型。
🗣️ 與七大工商團體的對話:聚焦產業六大核心痛點
新經長與七大工商團體的座談,匯集了台灣製造業與服務業的精華,討論內容廣泛而深入。這些產業代表們的發言,為我們勾勒出一幅當前台灣企業所面臨挑戰的全景圖。
議題 | 產業挑戰 | 具體建議 |
能源與環境 | 能源價格上漲與碳費徵收壓力。 | 提供產業穩定的電價與匯率;碳費緩徵,減輕產業短期負擔。 |
勞資關係 | 基本工資調漲對中小企業的經營衝擊。 | 關心中小企業困境,在薪資調整上考量產業差異與承受能力。 |
金融支援 | 資金流動性緊縮與融資困難。 | 強化對產業的金融支援,特別是受衝擊產業的應急融資。 |
國際競爭 | 關稅、海外市場拓展與國際訂單爭取不易。 | 透過政策鼓勵國內廠商採用台灣供應鏈;補助台商參加國際展覽,爭取國際訂單。 |
海外佈局 | 海外設廠成本高昂與市場拓展困難。 | 建立海外產業園區,協助台商在地化發展與擴展市場。 |
人才與法規 | 外國專業人才引進限制與創新法規不完善。 | 鬆綁勞動法規,優化外國人力引進;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的法規與環境。 |
這些討論不僅反映了當前企業經營的外部壓力,也顯現出產業對政府支持的迫切需求。經濟部對於每一項建議的回應,都顯示出政府積極解決問題的決心,並承諾將建立績效追蹤機制,三個月後再次檢討進度。這種高效率、重績效的模式,為政府與產業的互動開啟了新的篇章。
🔧 首站台中:工具機與機械業的挑戰與政府承諾
新經長上任後的首場產業座談會,選擇了有「工業之母」之稱的工具機與機械業,地點選在產業重鎮台中。這不僅是對該產業重要性的肯定,更代表政府深刻理解其所面臨的困境。
產業的核心挑戰
匯率重創獲利:與會業者最關心的,莫過於新台幣的強勁升值。儘管近期匯率有所回貶,但相較於其他亞洲貨幣,新台幣依然維持在高檔,嚴重削弱了出口競爭力,許多廠商甚至反映,第二季的獲利全部被匯損吃掉。業者普遍認為,匯率的穩定性對他們的影響比關稅更為關鍵。
金流管制緊縮:俄烏戰爭爆發後,政府對出口至部分敏感國家的金流進行嚴格管控,導致部分業者即使拿到信用狀,也無法獲得銀行的貸款,資金鏈面臨斷裂的風險。
政府的承諾與應對
面對這些挑戰,新經長給出了明確的回應與承諾:
穩定匯率:將穩定匯率作為主要政策目標,同時協助企業運用匯率避險工具,並鼓勵拓展新南向與多元市場以分散風險。
「雨天不收傘」的金融支援:強調政府在金融方面對產業的協助是「雨天不收傘」,即便特別預算尚未到位,也會先透過「移緩濟急」的方式提供緊急協助。
《韌性特別條例》與「AI新十大建設」:政府已啟動特別條例,並將在原編列的930億元特別預算基礎上再加碼200億元,提供更全面的產業支持。同時,將推動「AI新十大建設」,協助機械產業導入人工智慧技術,提升設備性能與附加價值。
技術與人才升級:透過「研發升級補助計畫」,補助製造業採購國產設備,推動設備汰舊換新,帶動國內需求。同時,也將加強高階技術人才的培育,確保產業轉型過程有源源不絕的新血。
這些具體的措施,為處於困境中的工具機與機械業者注入了強心針,也展現出政府協助產業轉型的決心。
🚿 二站彰化:水五金產業的困境與突圍
結束台中行後,新經長馬不停蹄地前往彰化,與當地重要的水五金產業代表進行座談。彰化作為台灣水五金產業的重鎮,其產品外銷比重高達七成,且主要集中於美國市場,這使得該產業在面對當前國際貿易變局時,顯得格外脆弱。
產業的核心挑戰
美國關稅衝擊:由於高度依賴美國市場,水五金業者直接受到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訂單與獲利都面臨嚴峻挑戰。這也再次凸顯了市場過於集中的風險。
匯率困境:與工具機業一樣,強勁的新台幣也嚴重削弱了水五金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
政府的應對與支持
面對水五金產業的困境,政府的應對策略與工具機業類似,但也因應其特性進行了調整:
多元市場拓展:擴大補助廠商參與國際展覽,並積極吸引國際買主來台,協助業者將市場從單一國家擴展到更多元的地區,降低風險。
技術升級:鼓勵業者運用「AI新十大建設」與「研發升級補助計畫」,透過導入智慧化技術與設備,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與品質,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競爭」。
彰化縣長的親自列席,也顯示出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在協助產業發展上的緊密合作。這種上下一心的合作模式,對於處於困境中的產業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支持。
🤝 經濟部應對方案全解析:從金融到市場拓展的多元支持
從與七大工商團體的對話,到與工具機、水五金產業的深入交流,經濟部所提出的應對方案,已然形成一套完整且多元的產業支持體系。這套體系涵蓋了從金融、技術到市場拓展的各個面向。
1. 金融與貿易支持
《韌性特別條例》:這是政府應對國際變局的總體應變方案。特別預算的加碼,顯示了政府對此的重視。這筆經費將被用來提供金融與貿易支持,協助企業度過難關。
「雨天不收傘」的金融策略:在特別預算尚未到位前,政府將透過「移緩濟急」的方式,確保產業資金鏈不致斷裂,特別是對於那些因國際情勢而受到金流管制的企業。
2. 產業升級與轉型
「AI新十大建設」:這是一個極具前瞻性的計畫,旨在將人工智慧技術導入傳統製造業,提升設備性能、生產效率與產品耐用度,縮短與國際競爭者的技術差距。
研發升級補助:政府將補助製造業採購國產設備,這不僅能推動產業的設備汰舊換新,更能帶動國內設備廠商的訂單,形成良性循環。
3. 市場拓展與風險分散
擴大補助參展:透過大幅補助廠商參與國際展覽,降低企業拓展新市場的成本,鼓勵業者積極爭取海外訂單。
吸引國際買主:除了「走出去」,政府也將「引進來」,積極吸引國際買主來台,創造更多直接的商業對接機會。
海外產業園區:這項長遠的計畫,旨在協助台商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既能規避關稅風險,也能更深入地在地化,擴展市場。
🤔 觀點與建議:掌握政策風向,共創產業新局
新經長的「行動創新」風格,為政府與產業的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政策的成功實施,不僅需要政府的決心,更需要產業的積極響應與配合。
對企業的建議
主動擁抱數位與智慧化轉型:AI已經不是遙不可及的概念,而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企業應善用政府提供的補助,積極將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導入生產流程,提升效率與產品附加價值。
多元化市場與供應鏈佈局:過度集中於單一市場或供應鏈,將使企業在面對國際變局時顯得脆弱。企業應積極拓展新興市場,並建立備援供應鏈,以分散風險。
善用政府資源:政府提供了多樣化的支持方案,從金融、技術到市場拓展,企業應主動了解並善用這些資源,將其轉化為自身的競爭優勢。
對政府的期許
持續的溝通與追蹤:三個月一次的績效追蹤會議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政府應持續保持與產業的緊密互動,不僅是座談會,更應建立常態性的溝通機制,確保政策與產業需求同步。
政策執行的彈性與效率:從「移緩濟急」的承諾中,我們看到政府的彈性。在政策推動過程中,應持續保持這種彈性,並確保執行效率,避免讓好政策因繁瑣的程序而延誤。
🌆 結語:展望台灣產業的韌性與未來
這次新經長與各界產業的深入對話,不僅僅是一場政策的宣示,更是台灣經濟在面對全球變局時,展現出的強大韌性與積極應變能力的縮影。從工具機、水五金到各種新創產業,台灣的企業家們總是能在挑戰中找到機會,並以其卓越的製造能力與創新精神,在全球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在這次的對話中,我們看到政府不僅僅是在「給予」支援,更是在「創造」一個讓產業得以升級、轉型、並且永續發展的生態系統。從金融的「雨天不收傘」,到「AI新十大建設」的技術賦能,再到多元市場的拓展,這是一套完整的策略,旨在幫助台灣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穩紮穩打。
這些策略的成功實施,也將對台灣的整體經濟,甚至是不動產市場帶來連鎖效應。當產業升級,企業獲利能力提升,員工薪資也將隨之增長,這將帶動整體消費能力,並可能反映在商業不動產的需求上。同時,當高階製造業與研發中心不斷擴大,對廠房、辦公室以及周邊住宅的需求也將隨之增加。這使得產業政策與不動產投資之間,形成了微妙而重要的連結。
總的來說,台灣產業的未來,充滿了挑戰,但也充滿了希望。在政府與產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有理由相信,台灣經濟將能克服當前的困境,並在AI浪潮與全球變局中,走出一個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