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記者侯承旭/高雄報導〕因具備低總價及低公設的優勢,在房價飆漲的時代,高雄市公寓的成交價格,五年來已經悄悄漲逾五十%。
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二○二○年第二季時,高雄市不計屋齡不含車位的公寓成交總價中位數為二九八萬元,同年第四季漲破三百萬元,至二○二三年第二季攀升至四百萬元,至今年第二季成交總價中位數來到四五○萬元,累計五年來上漲了五十%,相比近年流行的三十坪以下大樓產品,公寓價格波動小,且趨勢穩定向上。
住在美麗島捷運站周邊公寓的黃先生說,早年建物感覺比較紮實,空間可以根據自己需求優化,左鄰右舍互動也較多,傳統市場、餐廳、診所都方便,「住起來比預期舒適很多,而且不必背負沉重的房貸」。
房仲人士分析,公寓多數未具備車位、也沒有電梯,但最大優勢是低總價,總價僅是大樓的自備款,也沒有華而不實的公設成本,居住空間寬敞,管理費與公共電費非常低,且早年興建的公寓經過二、三十年後,現在已經地處市中心,不論生活機能或學區的條件都難以取代,甚至靠近捷運站,頗受首購年輕人的青睞;不過,購買公寓必須預留修繕預算,老舊管線與隔間都須重新整理,外牆防水也不能輕忽,這些後續的開支可能達到房價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