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台灣房市陷入「交易量縮」的冷靜期,但各大銀行卻持續面臨「房貸熱」的現象。申請人需等待超過一個月才能完成房貸流程,讓不少首購族與置產族感到焦慮。這種「買氣不高、貸款卻擠爆」的情況,透露出什麼樣的市場訊號?以下將從交易數據、銀行貸款審核、政策門檻到資本配置比例進行全面解析。
📚 目錄
- 🔍 引言:房市冷、房貸熱,矛盾下的真相
- 📉 房市交易量縮:數據與趨勢
- 🏃♂️ 房貸排隊現象:銀行審核時間拉長
- 🧾 新青安門檻爭議:銀行如何看待申貸者
- 📊 銀行法第72條之2比率觀察:兆豐與合庫比較
- 🧱 土建融承作方向:都更危老優先,慎選案件
- 💬 觀點與建議:民眾與建商應如何應對?
- ✅ 結論:量縮價平的新常態已經來臨?
🔍 引言:房市冷、房貸熱,矛盾下的真相
2025年上半年,台灣房市陷入「交易量縮」的冷靜期,但各大銀行卻持續面臨「房貸熱」的現象。申請人需等待超過一個月才能完成房貸流程,讓不少首購族與置產族感到焦慮。這種「買氣不高、貸款卻擠爆」的情況,透露出什麼樣的市場訊號?以下將從交易數據、銀行貸款審核、政策門檻到資本配置比例進行全面解析。
📉 房市交易量縮:數據與趨勢
根據六都不動產買賣移轉棟數統計,2025年上半年呈現持續下滑態勢,反映出整體交易熱度降低:
城市 | 2024上半年移轉棟數 | 2025上半年移轉棟數 | 年減幅度 |
台北市 | 16,200 棟 | 14,950 棟 | -7.7% |
新北市 | 33,700 棟 | 30,100 棟 | -10.7% |
桃園市 | 26,800 棟 | 23,500 棟 | -12.3% |
台中市 | 29,500 棟 | 27,200 棟 | -7.8% |
台南市 | 15,400 棟 | 14,000 棟 | -9.1% |
高雄市 | 22,900 棟 | 20,600 棟 | -10.0% |
📌 分析:雖然看屋人數穩定,但實際成交意願明顯下降,顯示市場進入「觀望期」,價格未跌、買方態度保守。
🏃♂️ 房貸排隊現象:銀行審核時間拉長
兆豐金指出,目前一般房貸從申請到核准最長需等 1.5個月,合庫銀也坦言房貸案件仍需「排撥」。這不只是人力吃緊,更是銀行風控調整與資金調度謹慎的反映。
項目 | 現況說明 |
審核等待時間 | 1~1.5 個月 |
撥款等待時間 | 多數需再等2~3週 |
高峰時段 | 新青安貸款集中申請期 |
原因分析 | 申貸人數多、審查條件嚴格、內部控管保守 |
📌 觀察:銀行雖未明顯限縮房貸,但因法規限制與不動產集中度高,操作上採「有選擇性配額」。
🧾 新青安門檻爭議:銀行如何看待申貸者
近期部分民眾反映新青安貸款「設門檻」,但實際上,銀行採「綜合評估制」,所得僅為參考指標之一。
📋 房貸審核重點指標:
- ✔ 信用狀況(如聯徵紀錄)
- ✔ 負債所得比(Debt-to-Income Ratio)
- ✔ 還款能力與現金流量
- ✔ 是否已有其他貸款(如車貸、信貸、卡債等)
- ✔ 房貸用途是否自住
📌 解讀:即便符合資格,也不代表一定核准;銀行將每一位申貸者當作個案分析,風控意識大幅提升。
📊 銀行法第72條之2比率觀察:兆豐與合庫比較
《銀行法》第72條之2,主要是為了防範銀行資源過度集中於特定風險資產,特別是不動產相關貸款。條文規定銀行對單一行業的授信不得超過一定比率,其中「不動產放款集中度」成為近年主管機關監管重點,尤其在房市熱絡或信貸快速擴張期間,這條指標常被視為調節金融風險的「總量控制閥門」。
在實務上,各銀行皆需設下內部警戒值,通常會比法定上限略低,作為管理觸警前的風險緩衝帶。
銀行 | 第72條之2比率 | 內部警戒值 | 不動產集中度 | 採行策略 |
兆豐銀行 | 27.0% | 28.5% | 未揭露 | 聚焦新青安、自用型房貸,審慎控管土建融 |
合庫銀行 | 28.46% | 29% | 約36% | 暫停他行土建融分戶貸款,控管額度調整 |
📌 趨勢判讀:
兆豐與合庫均接近內部設定的風險紅線,表示資源配置已進入緊縮階段。特別是合庫,其不動產集中度高達36%,遠高於多數大型行庫,意味著其對房市波動的敏感性更高。未來如央行進一步收緊授信或資本要求,這類高占比銀行勢必更保守,將優先支持自用住宅與政策導向型貸款,對於高槓桿、非首購型或投資型貸款案,可能逐漸排除或限額承作。
此外,這也影響整體房地產市場的資金動能,讓「有貸款能力但核貸難」成為新現象,特別是在申貸條件相對複雜、建案財務結構未公開透明的情況下,銀行傾向選擇風險最小的案源。
🧱 土建融承作方向:都更危老優先,慎選案件
面對不動產授信總量管理的壓力,銀行對於「土建融」(土地與建築融資)的放款策略明顯收緊。過去曾出現因房市熱潮而大量承作土建融、分戶貸款的情形,導致資金集中於少數建商與大型案源,如今這樣的模式不再被容許。
目前主要承作邏輯如下:
- 🏗 優先承作:都更與危老案因符合政府政策方向,享有相對穩定的審核標準與額度支持,且風險可控、供需結構較佳,銀行視為「政策型安全資產」。
- 🧱 次順位處理:既有合作建商若財務紀律穩健,仍有機會獲得續貸支持,但可能遭遇額度下修與審查加嚴。
- 🚫 暫停承作類型:
- 他行承作的分戶貸款案件(合庫已明確暫停)
- 過度集中的大面積案源(如未售完推案區)
- 無明確預售進度與還款保證結構的計畫案
📌 背後邏輯:
銀行選擇將資金投注在具有社會效益與公共安全性的都更案,不僅能減少資本壓力,亦可符合主管機關「不鼓勵投資性建案」的政策口徑。這對於市場資金結構也產生導引效果,未來將不再是「建案多就有貸」,而是「誰能回收、誰才有錢借」。
💬 觀點與建議:民眾與建商應如何應對?
🔎 在銀行審慎放貸與房市量縮的雙重局勢下,無論是購屋民眾還是開發商,皆需調整策略與時間規劃:
🧑💼 民眾建議
- 提早規劃貸款時程:建議在簽約前即了解貸款條件與銀行審核期程,避免交屋後撥款延宕。
- 強化信用與財務健康:定期清償卡債、減少高負債比,提升申貸成功率。
- 選擇穩定案源建商:部分銀行會參考建案本身的結構與業者背景,與財務健全建商購屋有利房貸核准。
- 謹慎處理預售案付款進度:若貸款遞延,應與建商協調付款期程或設定替代財源。
🏗 建商建議
- 善用都更與危老資源:除政策補助外,銀行亦願意優先承作,有助加速資金回收。
- 加強案源透明度與財務規劃:向銀行展示精算預售進度、還款來源與擔保措施,有助取得信任。
- 推案節奏調控:避免在單一時段集中推案與送貸,造成核貸排擠與財務流動壓力。
- 維持合作銀行關係:穩定融資窗口對於中長期計畫承接與轉貸續貸極為重要。
✅ 結論:量縮價平的新常態已經來臨?
從數據與銀行操作邏輯來看,2025年下半年房市將繼續朝向「量縮價平」的格局演進。儘管成交數量持續下探,但因房貸利率未顯著上升,且開發商降價意願不高,價格依然僵固。另一方面,銀行端的房貸與土建融政策同步收緊,讓資金取得不再輕鬆,進一步放緩市場的流動速度。
這種現象並非短期波動,而可能成為一種新的常態——交易門檻提升、融資難度加重、價格抗跌但不易上揚。對於購屋者與開發商而言,若能掌握資金節奏、提升方案透明度、調整心理預期,將更能在這場「金融轉向下的房市變局」中站穩腳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