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租屋不易 北市地政局長:家中長輩有相同經歷

〔記者何玉華/台北報導〕台北市在「在地安養、在地安老」政策方向下,老人公寓不再增加,社宅中的弱勢比例依評點抽籤,創新的「青銀共居」僅一處長達9年「試辦中」,都市發展局推「青銀換居」也有侷限性,而租屋市場對高齡者不友善,主管不動產業務的台北市地政局局長王瑞雲也有親身經驗。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認為,台灣各大學社工系的訓練缺乏居住議題,導致長者居住問題在過去的社福政策中被忽略。

王瑞雲說,對長者租屋環境可以更友善;家中長輩與房東簽約租屋十餘年,前陣子房東在租約到期前半年告知要賣房不續租,雖提前找房仍不順利,除要忍受房東頻頻旁敲側擊詢問「幾個人住?」「有無子女一起住?」等問題外,中意的幾處也有各種理由無法順利簽約。

王瑞雲說,台北市長者買屋、租屋的糾紛協調不如年輕人多,因長者多數有較穩定的付租能力,但隨著年齡漸長,可能面臨房東以賣房子、家人要住等理由拒絕續租,再找房子時,就比年輕人困難很多。

她說,北市的屋主以55歲至75歲最多,6成6是55歲以上,屋主的長輩年齡就落在70至80歲以上,對長者來租屋難免有同理的投射,卻又因不是自己的長輩而覺得有隱憂,萬一生病、跌倒,要不要協助處理?處理覺得麻煩,不處理又於心不忍。一名屋主就說「寧願空著也不願租給老人家」。

呂秉怡表示,長者居住議題在過去的社福政策中被忽略,因大學社工系的訓練傳統沒有居住議題,是近年社會福利基本法、社會安全網才把居住議題納入。因此,社宅40%的弱勢戶評點中,長輩的評點分數雖有加權,增加入住機會,但所得門檻及無房產的限制,仍讓有屋的中產長者無法申請,成為政策缺口。

長者租屋不易 北市地政局長:家中長輩有相同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