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量縮,僧多粥少 房仲拚多角化經營 度難關

工商時報  郭及天

房市交易量縮、但房仲業家數高檔,僧多粥少使房仲業財務壓力大增,根據財政部統計,全台不動產仲介經紀業前四月營業額為259億元、年減20%,若平均每家公司月營業額僅不到90萬元,比起過去幾年多頭時期超過120萬元衰退幅度更大,不少房仲業者開始跨足租賃管理、危老規劃、海外不動產等多角化經營開源,降低景氣反轉衝擊。

財政部統計顯示,這波房市多頭以來,房仲業營業額從2016年景氣谷底的377億元逐年增加,2021至2023年每年均逾800億元,2024年更創下1,083億元新高。隨景氣增溫,平均每家房仲月營業額也從不到60萬元,2020年起突百萬元,2021年、2024年更逾120萬元,不過搶食大餅者激增,房仲愈開愈多,近三季以來市場交易量急縮,這段期間能夠持續獲利的房仲業已是極少數。

房仲業者指出,目前除了直營體系外,多數房仲店薪獎採取店東、業務人員五五分潤的高專制,店東仍有店租、管銷及行政人員等支出,服務費收入腰斬,不僅使業務人員離職轉職,經營者撐不下去也會整併、收店。

房仲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王瑞祺表示,不動產景氣反轉,業者應重新審視公司經營及財務管理、加強人員教育訓練留才並精進專業,由於房仲業務是非一即零、受景氣波動影響較大的行業,透過投入如租賃管理等較不受景氣影響、正處成長階段的相關產業,也可降低經營風險。

交易量縮,僧多粥少 房仲拚多角化經營 度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