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唐家儀 / 攝影 鍾德榮 / 責任編輯 新聞中心 報導
發佈時間:2025/09/26 17:21
最後更新時間:2025/09/26 22:57
相較於新成屋買氣冷淡,中古屋市場呈現升溫趨勢。今年第1季全台平均買賣屋齡達30.89年,屋齡40年以上中古屋交易筆數達7201筆,占全台住宅買賣總筆數31.1%,刷新近10年紀錄。分縣市來看,台北市老屋交易比例最高,達55.7%,其次是新北市30.8%及台南市30.3%。
房仲業者郭柔孜表示,老屋通常因為早期城市發展,地點位置較佳,加上學區優勢、格局設計方正、CP值較高,且採光面充足,總價和單價相對較便宜,因此受到市場青睞。以一間位於內科、屋齡35年的老公寓為例,樓中樓格局、63.5坪空間配置4房2廳2衛,公設僅有4坪,換算不到6%,相較於現今動輒35%公設的新成屋,CP值明顯較高。
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在市況趨冷的情況下,預售屋因成本考量,建商不願輕易降價,而老屋屋主持有時間較長,取得成本通常較低,在議價空間上更有彈性。特別是台北市,許多人專門買老屋進行投資,看中未來都更改建的效應。近期市場更出現百年老宅交易案例,刷新市場認知。在北市內湖區,一棟屋齡高達109年的透天厝以8500萬元成交,雖建物僅20.5坪,但土地坪數達123.1坪,買家為建商,顯見看中的是都更改革效益。建設公司董事長胡偉良強調,老屋現在是真正的寶藏。自去年0403花蓮大地震後,台北市對耐震力不足建物給予額外30%容積獎勵,使房價較高的地區,約每坪單價115至120萬以上的4樓公寓,都有機會獲得一坪換一坪的分回,促使民眾更願意形成改建共識。與過去相比,現在老屋改建熱潮增加四到五倍,尤其40至50年以上老屋,住戶們不是正在談都更,就是已在進行都更的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