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記者陳梅英、徐義平/專題報導
中央銀行上週宣布政策利率維持在2%不變,如外界預期「連6凍」,並維持房市管制不變。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主因房地產對於金融穩定的風險仍在,將持續緊盯房市變化,並將於第四季資料出爐後,一併檢討選擇性信用管制與不動產貸款集中度控管措施。房產業者預料,除首購族外,整體房市成交量將持續低迷,多數成屋讓價空間大於預售案。
央行兩措施 營造充裕資金環境
對於行政院長卓榮泰先前「打開水龍頭、但要有過濾網」的說法,楊金龍回應,針對目前傳產面臨關稅衝擊以及房貸排撥窘境,央行將採取兩措施營造充裕的資金環境,首先,將透過公開市場操作釋出資金,相較於業者呼籲調降銀行存款準備率,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比如減發定存單(NCD)或到期不續發,更具釋出資金「主動權」,且可每日進行,迅速調節市場資金,更有「機動性」。
另,央行去年8月道德勸說銀行提出為期1年(去年第四季至今年第四季)的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若優先承作無自用住宅購屋及都更危老重建案件等配合政府政策的貸款,未達自訂控管目標者,央行自第二季起已給予銀行自主彈性調整空間,後續也將照此原則辦理。
房市管制未鬆綁 業者:猶如澆了一桶冷水
楊金龍也指出,今年以來房貸排播現象遲未能緩解,主因公股銀行受理新青安貸款案件多,導致其「銀行法」第72條之2的比率持續居高,這也是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緩降的原因。據央行統計,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在去年高點約37.6%,目前降至36.71%,8大公股還緩升0.84個百分點。
房產業者指出,央行第3季理監事會議召開前,金管會率先將新青安排除在「銀行法」第72之2條上限30%之外,緊接著央行發布第2戶換屋協處期限由12個月延長至18個月,讓房產業燃起信用管制可能鬆綁的希望,營建股多檔亮燈漲停,部分新案接待中心看屋人潮也增加,但央行理監事會議結果卻未有任何鬆綁跡象,猶如在房市再澆上一桶冷水。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可能整體狀況還沒有讓央行滿意或放心,可能要確定房市軟著陸,且政策鬆綁後房市仍保持理性,才有鬆綁的空間,畢竟現在經濟表現穩定,台股衝上歷史新高;但政策上也會避免誤傷首購族,對於有需要的首購族,還是給予支持。
整體房市政策 導向穩定年輕人安居需求
觀察各部會對房市的態度,除首購族及自住民眾以外,基本上仍處緊縮狀態,尤其新青安不到1年時間就要到期,加上內政部有意與金管會、財政部協商,利用租稅手段讓全台超過11萬宅的低度使用住宅進入租屋市場做為婚育宅,並透過「租賃條例」修法,保障租屋族的權益,因此,可觀察到未來整體房市政策大致導向穩定年輕人的穩定居住需求為主。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表示,央行持續管制房市符合預期,雖微幅放寬換屋族出售第一屋的期限,但多數銀行不願收切結書,換屋族仍沒有多少喘息空間,整體管制依舊嚴格。央行堅持管制房市是為了打擊投機炒作而非打房,可是限貸令回溯措施已誤傷2024年前買房的自住族群,建請央行考量2024年前購屋者多非投機族,取消回溯措施以消弭民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