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魏錫賓
目前虛擬貨幣市場上的穩定幣,雖然力保與法定貨幣的價值掛鉤,但有發行商對部分資產的使用並不透明,使一般投資人的疑慮始終存在。美國國會通過被通稱為「天才法案」(GENIUS Act)的「指導和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想要使穩定幣真正的穩定化,未來若落實,並連結現實的支付使用,影響將不止於虛擬幣圈。
不同於一般虛擬貨幣給人價格極度不穩定的印象,穩定幣發行商強調與法定貨幣1:1的兌換關係,譬如1美元穩定幣可以轉換為1美元的現金等,價格一向沒有太大起伏;然而,信任是穩定幣擴張的最重要因素,發行商的保證不一定能令持有人放心,尤其是發生美國矽谷銀行因持有過多美債,在升息階段價格大跌,於存款人解約時陷入困境的案例,驗證了資產價格的變化有時難以想像,使發行商的保證顯得脆弱,風險也難完全排除。
「天才法案」的重點在規範支付型穩定幣的發行,發行人必須以至少1︰1的比例,持有準備資產,以支持其所有流通中的穩定幣。合於規定的準備資產主要是美元、活期存款、距到期日不超過93日之美國財政部發行的國庫券、票券或債券、符合一定條件的附買回協議、貨幣市場基金等。這些資產的主要特色是由官方發行或保證、而且相當短期,希望藉以確保足夠的流動性,以及價格的穩定。
規模最大的穩定幣USDT發行公司泰達(Tether)定期公布財務狀況,以穩定投資人信心。根據該公司的報告,2025年6月30日總資產為1,625億美元,總負債1,571億美元,淨值約為54億美元。總資產中占比最多的是距到期日90天之內的美國公債,有超過1千億美元,另也有不少短天期的附買回協議、貨幣市場基金等;不過,當日該公司持有的比特幣市價也約90億美元、其他投資48億美元、擔保放款101億美元,風險等級並不相同,不完全符合「天才法案」的要求。
美國總統川普已在2025年7月簽署的「天才法案」,還在監理機關制定細則、徵詢業界與大眾意見的階段,何時正式執行還未確定。若開始執行,因發行商的財務狀況每月均要公布,且要提供更多細節,贖回政策等也要更透明化,可能會提高大眾的信任感,有望擴大影響力;不過,穩定幣舊發行商需要調整資產配置、資訊的完整性,也是考驗。
從最早的現金、信用卡,到電子支付等,大眾習慣於接受新潮流、新支付方式,美國法規監管的穩定幣因有美國政府查核資產、可隨時1︰1贖回、不受當地政治或通膨風險影響、交易可在區塊鏈上全球結算、24小時運作等優勢,而且可免除使用美元的匯率風險,可能更容易成為大眾資產配置的一環,或許會衝擊到部分國家的法定貨幣的使用。
虛擬貨幣出現至今逐漸質變,從匿名、去中心化的特性,到美國意圖將穩定幣導入傳統的貨幣體系中擴大影響力,可以發現轉變過程的機會與風險,都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