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智蘋
市場對關稅的擔憂持續退散,加上美國聯準會(Fed)重啟降息,全球股市在2025年第三季持續走揚。但如同巴菲特名言,「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儘管市場似乎已擺脫近期震盪,此時投資人應謹慎布局,投資人必須區分哪些企業能從利率走低中脫穎而出,哪些只是因市場情緒推升的投機性股票。
在第二季反彈之後,MSCI世界指數第三季繳交超過7%的表現,使年初至今的整體報酬站上18%。主要區域股市皆繳交正報酬表現,但各國續航力道強弱不一。中國因政策刺激利多與強勁資金行情帶動,股市漲幅最為強勁;美國大型股、日本股市表現也高於全球股市;而歐洲股市表現則相對落後。此外,各類股表現也大不相同,第三季MSCI世界指數中通訊服務類股延續上半年的強勢表現,而科技股則持續從年初的疲弱中反彈,皆有雙位數表現;反觀金融與工業類股在上半年表現強勁後逐漸減速。
市場似乎認為最大的風險已解除。然而,4月引發極端波動的關稅與貿易問題尚未解決,於此之前,先前壓抑市場的貿易疑慮仍是投資人不可忽視的風險。再加上經濟成長放緩、勞動市場疲弱、聯準會獨立性受挑戰與持續的地緣政治緊張,接下來股市的投資仍會處於風險與機會並存的情況,有三個趨勢,值得投資人關注。
採用美元避險策略 降低匯率風險
首先,去全球化未必是壞事。隨著企業在貿易緊張局勢下將供應鏈回流,一個新的去全球化時代已然展開。雖然自由貿易與低貿易壁壘所帶來的全球經濟整合具有諸多好處,但去全球化同樣能為主動型投資人創造機會。舉例而言,美國供應鏈回流能提升對企業與物流供應商的需求。一些在美國有業務的全球企業甚至可能因貿易壁壘增加而受益,包括電子製造商與在美國擁有大量製造基地的消費品公司。採用美元避險策略能協助美國投資人進入國際市場,同時降低匯率風險。
其次,個股表現分歧,選股至關重要。股市近來一直被市場情緒影響,時有時無的關稅、聯準會動向,以及對人工智慧的高度關顧等因素,皆會分散投資人的注意力。選股方式應積極鎖定具競爭力商業模式與穩定企業獲利來源的企業,同時尋找多元化的報酬潛力。可以挑選那些在生成式AI上投入更多、並更重視其貿易紛爭曝險與評價面的公司。
醫療保健表現落後 可能成為穩定成長來源
第三,尋找成長與防禦兼具的投資機會。鑒於眾多不確定因素,仍可適度配置防禦型股票,因為較具下檔緩衝的股票,有機會為整體投資組合增添韌性。值得重新關注的一個產業是醫療保健,儘管近期表現落後,但在過去20年中,醫療類股擁有較高的盈餘成長動能、AI也可能成為醫療保健的新成長催化劑,目前正開發一波新應用,未來幾年可能成為穩定成長的來源。
時序進入第四季,可以透過主動管理的投資組合在變化快速的市況下保有投資彈性,藉由深入研究企業基本面,發掘評價仍具吸引力的企業以及全球高品質成長股的投資機會。(作者為聯博投信股票資深投資策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