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總價甜蜜帶 小宅加速衝 過去10年15至25坪增逾百萬宅

〔自由財經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房價飆高、民眾購屋負擔能力卻未明顯提升,為控制總價成交甜蜜帶,縮小坪數似乎成為新建案唯一的路。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發布,10年來,全國房屋稅籍住宅數量增加102.61萬宅,其中34.61萬宅是超過15坪、在25坪以內的住宅,占比高達33.72%,反觀不到15坪的小宅,10年僅增加7.55萬宅,占比約7.36%。

房產業者指出,部分銀行對於15坪以下的住宅的放貸意願不高,而且對於一般自住民眾來說,套房居住的空間過於侷限,因此,多數建案規劃的坪數會再往上加一些。

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小宅盛行除家戶人口數變少的社會因素外,還與民眾購屋負擔能力提升有限,以及投資需求朝向小坪數的財務限制、偏好有關,如果還有學區宅等因素,更是置產、投資客的心頭好,而兩年前捲起的新青安首購熱潮,雖然還沒在新成屋市場發酵,但卻進一步推進低總價的小宅趨勢。

全國每3.3宅就1宅是小宅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發布,第一季全國房屋稅籍住宅數量達936.45萬宅,其中15坪以下約76.15萬宅、占比約8.13%,而超過15坪、在25坪以內的數量則約207.36萬宅、占比約22.14%,兩者合計約283.51萬宅、占比超過3成,也就是全國每3.3宅就有1宅是25坪以下的小宅。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指出,雖然部分銀行不願承作15坪以下小宅,或者放款成數上限僅7成,但在高房價環境下,15坪以下小宅成交占比依然持續走揚,主因是青壯族群購屋能力有限,雖然15坪以下小宅房貸上限頂多七成,但自備款門檻相對低不少,在市場上交易仍舊受青睞。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本來只有雙北小宅化盛行,但雙北以外的區域近幾年房價飆漲後,建商複製北部經驗,也在其它縣市推出首購容易負擔的小宅,因此統計起來,才會拉高15至25坪的占比,主要還是因為房價與人口結構關係,建商為迎合民眾負擔能力,都去縮減空間。

不過,黃舒衛提醒民眾,小宅扣除高公設比之後的實用坪數、加計管理成本的收益性,以及貸款條件的限制,都是日後轉手的重要考量。

掌握總價甜蜜帶 小宅加速衝 過去10年15至25坪增逾百萬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