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示警 產業關稅恐重創台灣

經濟日報/ 編譯 盧思綸 、 陳苓 /綜合外電

知名財經雜誌《經濟學人》17日發表專文指出,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固然引發國際高度關注,但川普目前最嚴苛的其實是「產業別關稅」,尤其是半導體和藥品,台灣和新加坡都被點名可能受到巨大衝擊。

目前川普已針對鋁(50%)、鋼(25%)與汽車(25%)祭出高額產業關稅,並自8月1日起對銅加徵50%關稅;電子產品和半導體的調查結束後也可能同步課徵關稅。此外,川普也預告藥品關稅可能自低稅率開徵,一年內升至高達200%。其他品項如關鍵礦物與木材也可能納入。

經濟學人指出,儘管川普過去經常撤回威脅,但他的產業關稅行動不容輕忽。川普依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得以用「國安威脅」為由限制進口,至於「威脅」的定義相當寬鬆,目前已有九項調查進行中。

至於哪些國家會被波及?報導分析,先進產業供應鏈深厚的國家將首當其衝。

以印度與新加坡為例,兩國每年對美國藥品出口額,平均皆為100億美元,但由於新加坡的藥品多為疫苗等高階產品,含有更多的本地附加價值,因此有效關稅增幅將是印度的六倍。

經濟學人提到,台灣在半導體領域面臨的有效關稅增幅最大,而日本與南韓的汽車產業則已受到衝擊。

經濟學人示警 產業關稅恐重創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