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記者 邱琮皓 /台北報導
環境部環評大會昨(23)日開會,針對國科會所提「新設科學園區政策環評」徵詢意見,順利過關。國科會於會中指出,為維持台灣在半導體與AI產業的國際領先地位,超前部署至2050年園區用地,預計此次修正後,可支撐未來半導體三至四個先進製程世代用地。
國科會表示,目前已經核定的13處園區,已經有4,472公頃正營運中,未來開發或規劃中用地只剩下869公頃。
依原本政策環評,國科會估2036年新增1,000公頃,考慮產業實際需求已超乎預期,為因應擴廠需求,規劃至2050年再新增2,000公頃用地,解決產業缺地問題。
國科會表示,隨先進製程快速演進,積體電路先進製程複雜度與設備密度大幅提升,對基地空間需求也隨之增加,必須預留大面積基地。據估算一個世代(含廠房、附屬設施、上下游產業鏈)約需250至300公頃產業用地,以科學園區產業用地占比50%計算,每一世代所需園區總面積約500至600公頃,這次修正新增2,000公頃用地,等於是新增足以支撐未來三至四個製程世代升級與產線擴充用地。
國科會大動作新增園區土地需求,引發環團質疑。環委審查時也新增徵詢意見,建議新設科學園區前,國科會應先責成相關單位盤點設置地點鄰近工業區的閒置、未出租或未利用土地狀況,優先檢討活化利用已劃設的工業用地,或評估已遭汙染土地新設科學園區可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