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士科,全名「北投士林科技園區」,是台北市打造智慧產業鏈的核心地帶,原規劃為引進半導體、醫療科技、綠能與AI產業的旗艦平台。地理位置上接近台北市核心行政與教育機構,又鄰近北投溫泉觀光圈與士林商圈,具備高度戰略價值。
📘 目錄導覽
- 🔍 北士科AI熱區啟動!輝達為何選這裡?
- 🧱 地上權卡關!T17、T18的真實現況
- 🏛️ 台北市政府的危機處理模式
- 🏗️ 都市計畫變更五大難題深度解析
- 📊 表格分析:輝達進駐專案時程與各方角色
- 💡 城市治理與開發整合的三大啟示
- 🏁 結語:北士科未來的城市價值與布局建議
🔍 北士科AI熱區啟動!輝達為何選這裡?
北士科,全名「北投士林科技園區」,是台北市打造智慧產業鏈的核心地帶,原規劃為引進半導體、醫療科技、綠能與AI產業的旗艦平台。地理位置上接近台北市核心行政與教育機構,又鄰近北投溫泉觀光圈與士林商圈,具備高度戰略價值。
而輝達(NVIDIA)選擇這裡,除了反映台北市在全球AI供應鏈中的地位逐步攀升,也暗示著台灣可能被納入輝達未來亞太區研發或雲端運算計畫的一環,並進一步形塑AI產業聚落。台北市長期希望北士科能比肩竹科、南科,如今機會來了,卻也考驗整體行政協調與都市規劃彈性。
🧱 地上權卡關!T17、T18的真實現況
目前輝達鎖定的T17、T18兩筆地號,屬於北士科內精華地段,合併後面積可滿足大型資料中心與研發總部需求。但問題在於——這兩筆地的地上權仍由新光人壽持有,尚未釋出。
地上權的存在,意味著輝達雖有意開發,但在未來建設、使用年限、資產所有等關鍵議題上會受限,對一個動輒數百億投資的跨國企業而言,風險無法忽視。尤其在AI基礎建設強調「長期穩定營運」的前提下,企業對土地使用主導權的要求勢必會更強烈。
🏛️ 台北市政府的危機處理模式
副市長李四川近日不斷出面強調輝達案的重要性,並親自主持專案小組與新光人壽與輝達三方協商。從台北市政府的行動來看,已不是單純的招商,而是進入「戰略級協調」狀態:
- 主動建立溝通平台
成立專案小組統一窗口、加快決策節奏,減少行政流程阻力。 - 政策彈性與法律框架同步運作
避免單一部門決策卡關,由高層整合都發局、建管處、都市設計審議單位同步啟動。 - 傳遞政府誠意與信心
頻繁對外發言、媒體傳播,間接給予企業「此案是市政核心」的正面訊號。
這類「主動式行政介入」,對於後續吸引其他AI業者(如Google、微軟等)進駐也有示範效應。
🏗️ 都市計畫變更五大難題深度解析
都市計畫的彈性與否,往往是都市更新與產業投資能否落地的關鍵。這次北士科T17、T18變更計畫所遇到的挑戰包括:
1. 🛣️ 道路保留與取消問題
T17、T18中間隔著一條既有道路,若要整合為單一基地,需透過都市計畫變更取消該段道路使用權,並重新規劃交通動線,涉及居民通勤、消防疏散、物流運輸等問題。
2. 🌳 一樓綠化與公共空間設計
都審會強調,一樓空間必須提升綠意比例、增加通行性。這與企業原先打算封閉式資料中心設計產生衝突,必須在機密安全與都市友善設計間取得平衡。
3. 🧩 連通道需具公益性
輝達欲設置大樓間連通天橋,但被要求具備公益性功能,如開放通行、設置社區公共設施等,而非僅為企業內部流通使用。
4. 📏 建物高度與容積使用
輝達開發案設計高度與建蔽率超出台北市傳統工業區設計標準,是否需進入環評成為焦點。審議委員要求補件與修正後重送,才能通過後續程序。
5. 📄 文件審查與修正機制
目前輝達已依都審會意見修正設計圖說,並重新送交市府單位審查。接下來將由建管處決定是否核准建照變更。
📊 表格分析:輝達進駐專案時程與各方角色
階段 | 時間區段 | 關鍵行動內容 | 責任單位 |
初步洽談 | 2024年11月 | 輝達與北市府展開接觸、評估北士科條件 | 台北市政府 |
基地選定 | 2025年1月 | 確定T17、T18為目標基地 | 輝達 |
地上權談判 | 2025年2月~今 | 三方協調轉移條件 | 新壽/市府/輝達 |
都市計畫變更提案 | 2025年6月 | 初次都審會審議,提出補正建議 | 都發局、都審會 |
圖說修正送審 | 2025年7月 | 設計方完成圖面修正再送審核 | 建管處 |
建照核准 | 預估2025年底前 | 完成核准後正式啟動建設 | 台北市政府 |
💡 城市治理與開發整合的三大啟示
🔎 1. 地上權制度設計應更具彈性
長期以來,地上權制度未能有效搭配城市開發節奏,造成關鍵地段無法快速整合。未來可考慮設定「公共建設優先協商權」、「重大產業特區例外條款」等機制,減少卡關風險。
🔎 2. 都市計畫應採分段審查、同步進行
目前程序採「審一項才啟下一項」的線性設計,造成整合速度過慢。建議針對AI、大數據、綠能等前瞻產業案,推動「多軌並進」審查流程,以加快執行力。
🔎 3. 城市與企業共構價值要能對等交換
市府要求公益設施、綠化空間,其實就是希望企業回饋城市,但若條件過嚴,也可能讓企業卻步。雙方應訂出明確標準與可預測的溝通機制,避免審查黑箱化。
🏁 結語:北士科未來的城市價值與布局建議
輝達選擇北士科,是一次國際企業對城市治理能力的「實測」。若市府能順利推進T17、T18整併與都市計畫變更,除了有望讓輝達成為北士科龍頭,也將帶動AI產業上下游聚集,創造另一個「城市經濟核心區」。
這不只是招商問題,更是都市空間如何與未來產業接軌的示範案例。城市願景要靠務實落地,T17、T18的未來,不該只留在會議紀錄中,而應成為智慧城市真正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