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評論/三度流標 空中鳳城莫淪「空中樓閣」

聯合報/ 本報記者 王昭月

斥資25億元新建的高雄鳳山車站「空中鳳城」,復刻古城造型,華麗巍峨,被視為帶動鳳山起飛的重要地標,不料3次招商均流標收場,台鐵自砍收益、9月拚4度招商,仍命運未卜,尚未營運就被譏為「最貴蚊子館」,誰來給它起死回生的機會?


空中鳳城2020年動工,融合鳳儀書院的燕尾屋脊意象,重現消失的北門,是全台唯一古城造型複合式車站,規畫導入百貨公司、電影院、婚宴會館,原訂2023年開幕,但工程延後,好不容易完工,招商竟3度掛蛋。

先前招商流標,不外乎怪罪周邊釘子戶拒遷、交通動線欠佳,後來高市府和平解決釘子戶問題,打通交通瓶頸,釘子戶退場了,招商依然無進展,偌大建體閒置,成為「貴森森」的蚊子館。


商業買賣講究的是人潮等於錢潮,台鐵或許認為鳳山有36萬人口,高雄市最大行政區,具有一定消費力,因此砸下25億元新建空中鳳城,坐等生意上門。


不過,卻忽略鳳山車站每日進出旅客頂多1.2萬人次,遠不如高雄車站或左營新光三越;致命的是,鳳山站沒有高鐵或捷運共構,冀望的捷運青線可能也胎死腹中,以這樣的基礎運量,想做台北車站等級的百貨、影城開發,似乎緣木求魚,何況周邊還有三井lalaport正加速開發中,企業投資講究的是風險與報酬, 華麗的「空中鳳城」很明顯是砸了重本卻誤判形勢。


尤其空中鳳城招商定調於高人流的大型百貨商場,未拉大市場差異,試問,沒有基礎客群支撐的空中鳳城,業者怎會輕易進駐投資。


現在台鐵即便三度調降權利金,自砍收益至4.5億元,讓利前15年房屋稅,大家依然卻步,因為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招商條件不優,而是整個發展定位。台鐵若未能回歸市場現實面與使用者需求重做思考,招商一再失利的空中鳳城,不僅可能淪為「空中樓閣」,還可能成為台鐵與高雄市府難以收場的燙手山芋。

星期評論/三度流標 空中鳳城莫淪「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