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關於我們
團隊介紹
服務介紹
投資流程
產業情報
業界消息
文件與期刊
知識專題文章
物件介紹
聯絡我們
房市剛需族群面臨四困境
經濟日報 記者朱曼寧/台北報導今年房市受到打房、銀行貸款難貸等影響,買氣大降溫,更加劇首購與豪宅市場呈現「M型化」發展,鄉林不動產指出,剛需族群因貸款條件趨嚴,普遍面臨「貸不到、貸不足、利率高、無寬限期」四大困境,導致成交量大幅萎縮、來客量腰斬,甚至只剩一至兩成。
外國人買房自住 可享優稅
經濟日報 記者胡順惠/台北報導
外國人在台灣買房,也能申請地價稅與房屋稅的「自住優惠稅率」。桃園稅務局提醒,外國人只要依法取得中華民國居留證,並將居留證上地址設在實際居住的房屋,視同完成「戶籍登記」,即可比照本國人申請優稅。
興富發豪宅建案 市場注目
經濟日報 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
興富發(2542)昨(15)日宣布,被集團視壓箱寶的台中水湳中央公園第一排豪宅案「當代一邸」,即將公開並開始接受預約,此案總銷近90億元,業界估,每坪單價約落在85萬至95萬元,由於是中央公園首發案,備受市場矚目。
輝達落腳北士科 只差新壽解約
中國時報 丁上程新光人壽10日發函給台北市政府,表示願意將北投士林科技園區T17、18地上權轉移給輝達,不過,市府強調合約明定在開發完成前不得轉移地上權,建議新壽與市府「合意解約」;市府另函文內政部了解是否能以專案設定地上權給輝達,內政部14日回應,市府可自行訂定辦法專案處理,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15日表示,將在2個月內修訂辦法,也再次呼籲新壽應合意解約。
蛋白區房價 修正力道加劇
工商時報 郭及天房價下修,蛋白區房價打回原形。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顯示,今年第一季六都房價下修最大的行政區,除了台北市大安區年跌3.6%外,其餘五都跌幅最深的行政區分別為新北八里、桃園大園、台中大雅、台南佳里、高雄林園,年跌幅均在6%以上。房市景氣反轉,過去漲多蛋白區,房價修正力道加劇。
讓民眾買得起房不是靠打房!胡偉良:「這關鍵問題」才是房價高漲主因
遠見雜誌 胡偉良當前台灣房價居高不下,政府持續以「打炒房」為名祭出各種限制政策,從限貸、限購、限售,到強化囤房稅與建商信貸控管,似乎希望透過行政力道「壓低房價」,讓民眾能買得起房。然而,這種以為靠打壓需求就能讓價格下跌的思維,既不符合經濟原理,也與現實脫節,反而扭曲了市場,造成更大的長期結構問題。
未辦理繼承不動產竟這樣處理 估價師轟國產署:全台最大地面師
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即時報導
國產署針對未辦理繼承登記不動產訂有標售作業,高源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陳碧源表示,國產署標售這些不動產,沒有找人估價,直接用公告現值,標售作業沒有廣為宣傳,也沒通知繼承人,還規定可以標售5次,每次打8折,沒人得標就用第5次標售底價收歸國有,如果有人要領也超低價金還給繼承人。
新屋、預售、中古屋「競價慘烈難逃」?他曝交屋高峰、房市冷卻衝擊
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這幾年推案量大,2024年開始整體房市已正式進入交屋高峰期,並且最少還會持續三至四年之久!不動產專家、前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表示,交屋高峰期來到,空屋、餘屋將會隨之增加,加上房市走冷、銀行限貸,建商餘屋貸款也遭限縮,買氣又弱,種種因素衝擊之下,預期新成屋與預售屋、中古屋競價求售對於房價的影響恐怕會越來越明顯。
中和環狀線工業區生活圈成預售交易熱區 信義房屋揭關鍵原因
經濟日報 房市點線面
新北市中和地政事務所統計2024年雙和地區全年預售屋交易分布,數據顯示,預售屋交易最多的生活圈為環狀線工業區生活圈943件,遠勝南勢角捷運站生活圈131件、頂溪捷運站生活圈114件。信義房屋專家表示,環狀線工業區去年有900多戶新建案交屋,而買氣顯現原因來自環狀線工業區就業機會多,人口紅利衍生購售屋需求,又有交通重要節點捷運中和站,吸引逐捷運而居的購屋族群。
大台北新案最後房價凹陷區!這區磁吸北士科效應 開價僅8字頭
經濟日報 記者朱曼寧預售市場冷清,惟輝達(NVIDIA)總部落腳北士科引爆區域房市話題,華威聯合14日舉行北投復興崗「華威豐耘」開工動土典禮,建商指出,該案前後整合逾10年,面對房市不景氣,打出單價8字頭行情,堪稱大台北最後價格凹陷區,且受惠科技設廠利多,推出後頗受科技族購屋新寵,已售約五成。
6月房市10大事/房價鬆動?信用管制鬆綁?市場波動關鍵揭密
網路溫度計 by 戴婧雯六月台灣房市呈現出複雜局面,多項關鍵事件預示著市場正迎來重要轉折。中央銀行對信用管制的最新表態、官股金控對房價走勢的最新預判,乃至於都會區房價開始鬆動的跡象、土地市場的交易趨冷,甚至連公寓產品都出現逆勢上漲,這些都釋放了重要的市場訊號,深刻影響著台灣人的資產配置與居住決策。本文將分享6月份影響房市的十大要事,帶您了解當前市場的動向,並探討這些變化將如何影響未來的房地產發展。
房市冷!上半年政府房地合一稅收掉近二成、這縣市腰斬最慘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玲/台北即時報導根據財政部最新數據,2025年6月全國個人房地合一稅為42.6億元,月減14%,比去年同期少35%,顯示房市交易熱度仍無明顯回溫。
«
1
...
13
14
15
(16)
17
18
19
...
38
»
登錄帳號
記住登錄資訊
登錄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