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品嘉建設 創辦人 胡偉良台灣房市近年來經歷了劇烈的波動,政府為抑制高房價接連推出打房措施,卻可能忽視了問題的本質——結構性供需失衡。供需失衡:台灣房市困境的結構性根源台灣房市當前的困境並非單純由投機炒作所導致,而是深植於「結構性供需失衡」這一根本問題。根據統計,儘管央行自去年9月實施第七波打房措施,國內新、舊屋待售存量卻分別增加了18.7%及25.4%,顯示市場已出現明顯的供給過剩。然而,這種"過剩"實質上是一種虛假繁榮——它反映的是建商在政策壓力下被迫加速開工(過去五年平均每年住宅開工134,060戶,比2016年多出94%),而非真實需求的滿足。更關鍵的是,這種供應增加並未針對實際居住需求,而是集中在投資屬性強的高價位產品,導致"有房無人住、有人無房住"的畸形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