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低氣壓 房仲估2025年難過好年!

理財週刊文.顏瓊真

受國際政經情勢,及第七波信用管制之箝制,2025年房市成交出現衰退走勢,若政府不適時降息或放寬政策,恐怕今年難過好年。

今(2025)年的房市交易緩步走跌,根據六都1-7月交易量,年減27.0%,是近八年新低點;另據全台1-6月上半年的交易量為130,151棟,與去年同期相比,年減26.4%,房市一片低氣壓。

南二都受災 月成交衰退

六都會區公布2025年7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六都交易量合計為18,856棟。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說明,6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月增4.2%,六大都會區增減互見,台南市與高雄市量縮,分別月減20.5%與4.2%,其餘四大都會區均較6月量增,其中,台北市月增1.8%,新北市月增5.8%,桃園市月增13.9%,台中市月增17.2%(表一)。

陳金萍表示,與6月相比,台中市與桃園市分別量增17.2%與13.9%,表現最為亮眼,台中市的西屯區、東區以及桃園市的桃園區、龜山區均有大量新屋交屋潮推升量能,較6月大增超過百棟,其中,7月桃園市交易量創下今年以來單月最高量,首度超過4,000棟大關。

但若與去年同期相比,六都交易量合計年減29.0%,其中台北市年減29.8%,新北市年減25.5%,桃園市年減17.0%,台中市年減38.7%,台南市年減26.6%,高雄市年減35.0%。

前七月交易低迷

進一步觀察今年1-7月六大都會區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六都整體交易量合計為119,058棟,較去年同期年減27.0%,顯示今年房市交易相對低迷。其中台北市年減24.9%,新北市年減29.7%,桃園市年減17.1%,台中市年減24.8%,台南市年減31.6%,高雄市年減34.4%(表二)。

另觀察歷年交易量發現,今年1-7月六大都會區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續創近八年新低,台北市、台南市創下八年新低,新北市、高雄市則是近九年最低交易量表現。

陳金萍分析,全球經濟情勢受到美國貿易關稅戰影響,不確定性高,加上第七波信用管與銀行房貸緊縮持續下,市場觀望氛圍仍濃厚,買氣降溫,且交易時間拉長,讓交易量明顯低於去年同期。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7月工作天數較多,因此可以辦理移轉作業的天數也多一些,但南部又有大雨等因素干擾,整體移轉棟數呈現年減月增,雙位數年減趨勢還未改變,不過今年影響移轉棟數表現除了市場景氣外,交屋也撐住一部分的移轉量,加上房貸撥款速度較慢,也會影響移轉棟數每月變化。

市場關注關稅議題

曾敬德指出,短期內買賣移轉棟數還是會呈現年減趨勢,至於影響未來房市,關稅還是,但似乎有逐漸明朗的趨勢,不確性干擾程度會慢慢遞減。

接下來還是回歸房市自身的供需表現,現階段房貸政策還是對買氣形成考驗,民眾對於房價預期保守,第三季房市又受暑假和氣候影響,觀察第四季是否自用買氣會緩慢回流。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指出,六都7月份買賣移轉棟數表現,雖相對去年同期表現,仍有三成跌幅,但若比較6月份數據,中部以北都會區逐漸有打底趨勢,顯示中部以北城市,受惠於產業人口、軌道經濟等議題,仍有不少房市支撐力道。

但在六都成交呈現年減中,台南市7月月減20.5%、年減26.6%,寫下自2018年以來同期新低;高雄市月減4.2%,但年減高達35%。

賴志昶表示,美國對等關稅出爐,對傳產業眾多的南部區域市場,恐怕更顯重挫,加上近期風災與雨災打擊地區經濟,未來是否因產業結構受損,進而衝擊房市買氣,有待時間觀察。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因有新案交屋的挹注,7月六都的建物買賣移轉較上月呈現微幅成長4.2%,但對比去年同期,仍大幅下跌近三成,顯見市場仍未擺脫低迷氣壓。

其中,南二都因受災情重創,導致看屋人潮驟減,交易量能亦出現萎縮。近期適逢建商交屋潮,但受制於房貸資金吃緊的壓力,市場交易動能持續受限,在此情況下,預估此波房市寒流將延續至年底,全年買賣移轉棟數恐面臨28萬棟保衛戰。

八月後年減幅會逐步收斂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5、6月股市回溫,且美台關稅公布前的拉貨潮,也激勵短期經濟表現,因此投資人相對樂觀;加上部分地區仍有新案交屋潮支撐房市,所以7月都會區整體的買賣移轉棟數,比起6月微幅增加。

然而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7月的整體量能仍大減近三成,且關稅稅率揭曉後,國內經濟發展也將面臨新一波調整,因此後續市場依然維持量縮趨勢。

不過去年下半年因8月限貸令發酵後,房市成交量逐漸下滑,在比較基期滑落之下,今年後續8-12月份的買賣移轉年減幅,可望逐步收斂。

全台上半年買氣低迷

在六都表現之外,再來看全台成交表現。根據內政部最新資料顯示,6月全台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為23,442棟,月增6.2%,但與2024年6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30,219棟相比,全台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年減22.4%。

若合計今年1-6月的上半年全台建物買賣移轉棟數表現,全台交易量為130,151棟,與去年同期相比,年減26.4%,是自2018年來最低交易紀錄,創八年來新低,顯示今年房市交易熱度不如以往。

陳金萍指出,去年第二季受惠於台灣經濟穩定復甦,台股表現佳、消費者信心增強,市場買氣穩健,連續三個月全台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均站上三萬棟大關。

反觀今年,在銀行房貸緊縮與第七波信用管制持續,房貸審核相對嚴格、貸款成數恐不如預期以及排隊等撥款的狀況頻傳,讓成交速度趨緩,加上川普關稅戰衝擊市場信心,民眾購屋態度轉趨觀望,房市交易降溫,年減22.4%。

進一步觀察歷年1-6月房市交易量表現,陳金萍說明,今年上半年交易量為130,151萬棟,僅高於2016年108,581棟、2017年的129,110棟,2025年前六月全台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創下史上自1999年有分月統計以來第三低量。

住商機構指出,根據內政部數據,全台縣市上半年買賣移轉棟數皆呈現衰退,各縣市跌幅約一至四成左右;其中,基隆市上半年買賣移轉棟數達2,041棟,年跌幅達45.6%,創2006年以來最低(表三)。

賴志昶指出,基隆市先前由於基隆捷運等議題,加上親民房價,吸引雙北人口移入,惟近期受品牌建商推案衝擊,房價大幅起漲,區域新案價格已站穩4~5字頭,令中古市場價位也高漲不少,而此類房價飛漲區域,面臨大環境衝擊,不僅投資置產族群縮手,剛性需求買盤也觀望,整體區域交易量面臨重挫。

另新竹縣、市上半年買賣移轉棟數分別達4,287、2,703棟,相較去年同期跌幅達31.4%、41.8%。賴志昶認為,新竹房市長期倚賴科技產業人口支撐,區域價量齊揚,惟面臨房市翻轉氛圍濃厚,此類剛性需求較為濃厚區域,也出現買方縮手觀望。

有利多 苗栗縣逆勢拉紅盤

值得注意的是,苗栗縣上半年買賣移轉棟數達3,229棟,相較去年同期約成長2.4%,為所有縣市中,唯一正成長區域。

住商不動產頭份文化加盟店店東林幗珍分析,近年來由於新竹縣市房價高漲,部分買盤逐漸外擴到苗栗,並吸引大型建商進駐,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推案量更是巨大,適逢近期不少大型社區交屋,並集中於竹南、頭份等區域,讓區域買賣移轉棟數有顯著提升。

另外,區域近期有包含「大矽谷計畫」等開發徵收案,令竹南、頭份及後龍地區不少地主致富,此類族群大多將資產轉移到不動產市場上,令在地中古市場也相對蓬勃發展。

賴志昶表示,2025年適逢近年來最大交屋潮,理應會為市場注入大幅度交易量,但面臨政策面衝擊,加上全球政經局勢不穩干擾市場,令近期房市陷入寒流,因此就算有史上最大交屋潮,也難以撐起上半年買氣。在此情況之下,購屋人宜慎選標的物件,未來面臨市場變動,才能保證資產不易貶值。

房市三大觀察動向

針對上半年房市盤整,21世紀不動產觀察指出,市場呈現三大交錯動能:「買氣趨緩」、「建商策略性調整」、「資金環境仍屬寬鬆」,顯示景氣擴張與實際購屋行為間產生「信心與行動溫差」,房市轉向觀望與調整並行的新階段。

21世紀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副理董家菱就買氣趨緩指出,根據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統計,2025年第一季全台「購置住宅貸款核准件數」約為3.5萬件,較前一季減少22%,年減幅高達35%。受利率走高、房價高檔與信用政策持續緊縮影響,購屋人入市意願疲弱,成交週期顯著拉長(表四)。

此外,央行啟動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針對「第二戶購屋貸款」限縮成數至五成,並新增「一年內出售原屋」切結條款。違規者恐面臨補繳貸款差額、取消寬限期與加收違約金等處置。

眼揪著相關切結案將從2025年9月起陸續到期,預期將成為下半年市場波動的潛在風險因子。

另就資金環境來看,中央銀行資料顯示,2025年6月五大銀行平均房貸利率升至2.283%,年增4.5%,創下十六年新高水位。然而資金供給並未收緊,M1B與M2年增率分別為2.44%與3.45%,顯示市場流動性仍維持寬鬆水位。

主計總處指出,2025年第一季GDP年增率達5.48%,高於原預期的3.46%,創近四季新高,並為近十五季次高。CPI年增率為1.37%,顯示通膨壓力溫和、物價環境穩定。儘管景氣回升明確,房市買盤卻未同步回溫,顯示買方信心未隨經濟擴張同步修復。

至於建商態度,董家菱指出,儘管買盤趨於保守,建商整體信心尚未動搖。2025年5月,全台建築貸款餘額達新台幣3.4兆元,年增3%,顯示資金仍持續投入開發市場,不過,建商推案策略趨於精準,聚焦具備重劃潛力、交通建設或產業題材的區域,如北部都更案場、中南部高鐵與捷運沿線。此類布局顯示開發商正提前為中長期交屋高峰卡位,並審慎控管風險。

美關稅戰衝擊 下半年難樂觀

就全球政經影響下,今年下半年房市走勢如何?

陳金萍指出,台灣的20%關稅稅率,房市購屋信心也間接受衝擊,目前看來,上半年房市呈「量縮價緩跌」格局,而銀行房貸緊縮以及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恐仍持續的狀況下,下半年房市也難樂觀期待,仍需持續關注國際關貿局勢發展與房市政策變化。

莊思敏指出,美國對台灣課稅20%,比日本、韓國還要高,此消息一出立刻引發市場熱議。

儘管台灣政府表示目前仍在積極與美方協商,以期能夠再調降稅率,而這波關稅戰不僅將直接衝擊台灣出口導向產業的獲利,影響消費者信心,更加劇市場觀望氛圍,對於原本就已趨冷的房市而言亦是雪上加霜。未來政府是否能推出配套的應對措施,以穩定經濟基本面,也將成為市場觀察的重要指標。

曾敬德表示,整體房市維持盤整趨勢不變,不過8月1日暫定的關稅出爐,後續還有協商討論空間,股市也開低走高回應,似乎有柳暗花明的態勢,房市不確定因素逐漸明朗,但整體對房市影響應偏向中性。

張旭嵐指出,千呼萬喚下,美台之間的關稅稅率終於出爐,毛利率低的產業首當其衝,尤其是傳產聚集的中南部,受影響的程度相對大,未來除了撙節人事成本降低開銷外,也不排除退場止損。

下半年房市欲大不易

陳金萍表示,在銀行持續緊縮房貸政策與第七波信用管制影響下,購屋族取得貸款門檻高、排撥時間長,市場交易難度提升,直接衝擊市場買氣。目前看來,下半年房市交易量欲大不易,回升空間有限,預期整體房市仍呈現「量縮價緩跌」的格局。

董家菱指出,2025年下半年房市將延續盤整路徑,觀望氛圍與政策檢驗期交織,市場需求出現更明顯的投資與自住分化趨勢。

儘管短期內買方信心未見明顯回升,但自住型剛性需求仍為穩定支撐主力,特別是交通建設逐步落成、產業聚落形成與生活機能成熟的區段,具備中長期抗震韌性。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認為,目前市場仍在過渡期,關鍵仍在貸款排隊議題難解,以及房貸利率與市場利率脫鉤,使得剛性需求買盤普遍觀望,下半年仍有交屋潮支撐買賣移轉量體,縱然讓利個案逐漸增加,令成交量有部分回升空間,但局勢仍不樂觀。

整體而言,若政府適時降息或放寬政策,房市逐漸有望築底回穩,但如果政府態度觀望,恐怕今年難過好年。

房市低氣壓 房仲估2025年難過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