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持續量縮,過度管制已讓辛苦存錢的年輕購屋族背上沉重壓力,專家,建議政策應兼顧剛性需求,願意買房的人是「相信台灣的一群」,更需要政府及央行的支持。
亞昕(5213)總裁姚連地接受自由時報《地產天下》專訪時表示,政府對房市的過度管制,已讓年輕購屋族無辜承受壓力,形同懲罰辛苦努力想自力購屋的一代,他直言:「辛辛苦苦存到自備款的人,不該成為被打擊的對象。」並建議政策制定單位應重視市場上真正有需求者的處境,避免讓年輕人對台灣的未來與居住環境失去信心。
姚連地指出,目前「總量管制」採取一體適用,壓抑了整體交易量,並將都更與危老案納入其中,導致原本想改善居住條件、提升生活品質的年輕家庭,反而面臨選擇變少、資源受限的困境,他強調:「都更與危老其實百利而無一害,但卻因納入總量管制而受限,讓原本能改善居住品質的家庭,陷入選擇更少的困境。」
針對近年新青安政策,姚連地認為雖對購屋族提供部分協助,但若總體條件不放寬,仍難以解決年輕人面臨的貸款擠壓等結構性挑戰,他指出,真正願意買房的民眾,是不願躺平的人,「這些人是相信台灣的一群,更應該得到鼓勵與支持。」
他並坦言,過去奢侈稅上路之際,曾引發退戶潮,甚至造成仲介與代銷裁員、建築材料供應鏈停滯,「房市量能被壓抑,不只影響代銷與仲介,從營造、材料供應到室內設計、家具家電業,全都連帶受到波及,影響範圍遍及百工百業。」
姚連地也提到,雖然房價並未大幅下跌,但市場交易量持續萎縮,預售市場買氣降溫,形成價格不跌、卻沒人敢買的僵局,他指出,購屋者的觀望心態,多半來自於市場氛圍與不確定性,而非對居住需求的否定。
最後,姚連地建議,政府可考慮將都更與危老排除於總量管制之外,並重新檢視政策對年輕購屋族的影響,他強調,支持年輕人買房,不只是支持產業,更是穩定社會的根本,「年輕人一旦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就會更有責任感與工作動力,這不僅能讓他們住得起、住得安心,也能轉化為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