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財經 記者歐宇祥/專題報導
最近媒體經常出現「穩定幣」這三個字,但多數人並分不清楚它跟加密貨幣、比特幣這些有什麼不同,而各國政府似乎非常重視穩定幣這個商品,尤其美國總統川普的《天才法案》確立穩定幣的監管架構,大幅推升其地位的同時也創造商機。專家指出,《天才法案》限定穩定幣發行商需持有美元或美債,目前又可用美元穩定幣購買美股,在多方串連下,讓美元穩定幣拓展出龐大的成長空間。
美國在今年7月通過《天才法案》,除賦予穩定幣的合法地位外,因規範穩定幣發行商需持有美元作為儲備,並也開放購買美債,藉以確保美元穩定幣的價值穩定,以保護投資人權益;而美國政府可藉此穩定美元的國際地位、賣出國債,同時也確保美元穩定幣的龍頭地位,可謂一舉數得。
目前美國國債總額約逾36兆美元,穩定幣整體市值則約2,956億美元,幣圈產業人士認為,兩者的落差就是穩定幣的成長空間,且因只要有足夠資金並保障資安、確立智能合約,就能夠發行穩定幣,發行商又能取得美債收益,因此對實體企業投入發行有很大的吸引力。
立基美債與美元 美元穩定幣規模快速提升
不過,因天才法案規定穩定幣發行商僅能購買短債,美國聯準會(Fed)近期宣布降息,可能壓抑穩定幣獲利的可能性。不過台灣亞太監理科技協會秘書長李震華指出,儘管穩定幣現行大多作為加密貨幣交易之用,不過在國際貿易與匯兌、RWA(真實世界資產)等應用領域有發展潛能。
儘管利率波動,不過幣圈對穩定幣後市仍抱持正向看法。李震華說明,虛擬資產要與實體金融產生連結、商機才會持續擴大,美元穩定幣立基於美債與美元,應用場景可擴及全球,因此規模才能快速提升,反之若要發行新台幣穩定幣,新台幣在國際的流通價值就會成為限制。
應用不足 新台幣穩定幣前景受限
近期多有台灣業者釋出發行新台幣穩定幣的意願。台灣區塊鏈大學聯盟副理事長邱垂金表示,新台幣穩定幣的應用場景可能在於國際貿易與跨境匯兌,但我國的金融機構監管嚴格,合規挑戰高;金管會也不太可能開放以穩定幣購買台股,應用場景不足,市場前景相對受限。
李震華認為,企業支付與跨境支付才是新台幣穩定幣最有潛力的使用場景,不過發行穩定幣的關鍵仍是「有人願意使用」,但我國法規為防範投資詐騙,開放以高利率、折扣為誘因的可能性低,對本土業者而言發行成本較高,銀行或許是較有本錢負擔發行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