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週報-穩定幣〉新台幣國際流通率差 專家看衰新台幣穩定幣

記者歐宇祥/專題報導

因美國加速推進穩定幣監管與普及化,台灣也多有人討論台幣穩定幣的發行可能性與商機。不過專家指出,台幣與美元的強勢地位不同、國際流通率差,除非國內有合適的應用場景,否則商機有待觀察。

川普的《天才法案》賦予美元穩定幣地位、也鞏固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也有其他國家研議發行與不同幣別掛勾的穩定幣或數位貨幣(CBDC),而各國的穩定幣法案也陸續成形;台灣則以「虛擬資產服務法」規範,不過草案仍在行政院審議。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表示,初步規劃由合規金融機構先行,是否開放到其他機構,要看未來狀況而定。

新台幣穩定幣使用場景不足 難以擴大發展

台灣亞太監理科技協會秘書長李震華指出,因虛擬資產服務法尚未正式立法,子法、施行細則都尚未確立,因此不確定穩定幣發行的可能性。且新台幣穩定幣的核心問題在於使用場景不足,難以擴大發展。

李震華說明,目前穩定幣的使用場景仍多是加密貨幣交易,不過隨著法制化與普及化,未來有望成為跨境支付工具,使用率將會與應用場景的擴大同步成長,不過這仍會以美元穩定幣為大宗,若新台幣穩定幣沒有明確的誘因或應用領域,最終就會喪失流動性與價值。

台灣區塊鏈大學聯盟副理事長邱垂金表示,新台幣穩定幣能從商機與合法性2個層面探討。商機面而言,受惠台灣出口需求,其價值在國際貿易與跨境匯兌,新台幣穩定幣能降低結算、匯兌成本,但涉及金融法規與監管問題,台灣對金融產業屬高度監管,發行商的合規成本高、挑戰不小。

邱垂金補充,企業間的國際貿易應用或許是比較可能實現的應用場景。但若是面向消費者的跨境支付或RWA(真實世界資產,意即資產代幣化),政府把關就會更加嚴謹、短期內難以推動,我國資本市場規模相對受限、監管也嚴格,台股交易的RWA也難以成真。

商機龐大 各機構仍期待發行

不過,因穩定幣商機的想像空間龐大,我國的銀行、本土交易所有望受惠,各機構對發行新台幣穩定幣仍抱持期待。李震華表示,若發行者已經建構完整的生態系,可以打造應用場景、推進使用,就有誘因;如富邦集團、台灣大的虛擬資產交易所TWEX,就頗有潛力。

邱垂金則認為,台灣本土交易所龍頭也具備發行新台幣穩定幣的潛力。大多本土交易所的業務並非「交易」,而是法幣(新台幣)出入金,法幣流動性強,作為發行商的機會、話語權都相對有力,獲利空間也更大,不過一切仍待專法落實才可能成形。

〈財經週報-穩定幣〉新台幣國際流通率差 專家看衰新台幣穩定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