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苗栗站特定區通檢聚焦中繼站轉型目的地 評估產業帶動居住需求

聯合報/ 記者 范榮達 /苗栗即時報導

苗栗高鐵站通車將屆滿10年,特定區發展相對緩慢,縣府啟動第二次通盤檢討, 專家學者建議兩大關鍵產業專區、農業區,透過產業發展帶動居住需求,將中繼站轉型目的地,活化特定區。


400公頃苗栗高鐵特定區都市計畫2007年實施,2011年第1次通檢,高鐵苗栗站2015年12月通車,特定區開發較緩慢,縣府啟動第2次通檢,目前徵詢專家意見中,預計明年縣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後年提報內政部都委會審查。

縣府指出,苗栗高鐵特定區2塊縣有土地產專區,面積合計約2.2萬坪,底價近50億元,縣府招標42次流標,另有占比38%農業區,影響特定區發展關鍵,專家學者建議「解套」。


其中,產專區部分,專家學者認為實務上,許多外商研究開發總部,及物流產業等,都以設定地上權的方式,而不是一次買斷土地,如果廠商進駐就會有員工宿舍的需求;此外,農業區則要靠大矽谷推動方案,後龍科技產業園區儲備產業用地如果必要,也可以縮小規模,加上縣府推動氫能等新興產業,帶動居住需求,爭取農業區檢討轉型。


縣府認為高鐵特定區承接台中、新竹及科學園區外溢需求,深具發展潛力,縣府持續建構教育、生活優質環境,專家學者及民眾的意見,都會納入第2次通檢參考,並進一步評估,產專區地上權設定的財務計畫可行性,利用產業發展及高鐵一日生活圈等誘因,吸引人口進駐,中繼站轉型目的地,活化高鐵特定區。

高鐵苗栗站特定區通檢聚焦中繼站轉型目的地 評估產業帶動居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