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週報-關稅衝擊〉4大財政支持 延分期繳稅申請破萬件

自由財經   記者鄭琪芳/專題報導

為協助廠商因應美國關稅政策衝擊,財政部提出4大支持措施,包括金融支持、租稅優惠、簡化通關及其他措施。財政部官員表示,未來相關措施是否調整,將視情況滾動檢討。

財政部說明,金融支持方面,由輸銀提供「貿易融資利息減收」及「輸出保險費用減免」,前者針對符合具備出口美國實績或其關連產業廠商、票債信及營運情形正常及對美國出口實績或營業額衰退10%的廠商,一般企業貸放年利率減碼1%,每家最高減收利息100萬元,中小企業貸放年利率減碼1.5%,每家廠商最高減收利息120萬元;後者針對具備出口美國實績或其關連產業廠商,或是受美國關稅影響的廠商,徵信費、保險費最低以1折計收。

貿易融資利息減收最高120萬 已受理3838件
官員指出,上述2項措施編列預算140億元,可協助廠商降低資金成本、減輕輸出保險徵信費和保險費負擔,鼓勵與協助廠商開拓新市場,減少對單一地區的依賴,確保台灣廠商在市場的競爭優勢。其中「貿易融資利息減碼」預計協助1.1萬家企業,截至10月15日止,已受理3,838件、協助2,500家廠商;「輸出保險費用減免」預計協助投保金額7,300億元,截至10月15日止,已承保廠商443家、減免2,419件。

另,海關也簡化通關作業,保稅業者按月彙報報關作業,免除檢附裝箱單(packing list),即保稅業者出貨每月僅需彙整申報1份報單,目前各保稅區具按月彙報資格業者計1,112 家,每月可減少約20萬份裝箱單及10萬小時作業時間,降低業者成本;海關並透過保稅智慧服務平台擴大實施遠端稽核,減少實地查核,今年4至8月實施遠端稽核比率33.93%,高於去年同期的29.63%。

延長智慧機械等投資抵減 支出上限提高至20億
財政部也提供租稅優惠,「產創條例」對研發創新、促進智慧轉型及協助新創事業發展3大面向,提供研發支出投資抵減、智慧機械等設備投資抵減、實質投資列為未分配盈餘減除項目、投資新創採擇優透視至合夥人課稅及個人天使投資所得減除等;同時,5月7日修正公布「產創條例」部分條文,延長智慧機械等投資抵減期間至2029年底,適用範圍新增AI與節能減碳,並將支出上限由10億元提高為20億元,同時修正新創適用條件,鼓勵資金挹注新創事業。

此外,個人及企業若受關稅影響,可申請免加計利息延期或分期繳稅,延期最長1年、分期最長3年(36期),截至今年8月底,申請案件1萬214件,已核准9,694件、金額346.29億元。營業人若受影響發生營運困難者,還可申請退還營業稅溢付稅額,累計最高30萬元,截至2025年8月底,申請394件,已核准360家、退稅0.87億元。官員表示,申請件數多少不是重點,「如果影響不大,申請廠商就不多」,反而是件好事。

另外,財政部日前宣布,外銷品所使用進口原料,若因美國關稅影響,無法於貨物放行後1年6個月內加工出口申請外銷品沖退關稅,可展延退稅期限最長1年。

〈財經週報-關稅衝擊〉4大財政支持 延分期繳稅申請破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