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台星級飯店四年新增40棟,商用不動產新寵熱潮來襲!

近年來,台灣不動產市場受到政策調控與城市更新雙重影響,促使商用不動產格局大幅改變。尤其在大眾運輸導向開發(TOD)與都更危老政策推動下,全台星級飯店的建設進入新一波高峰期。根據瑞普萊坊統計,2025下半年至2028年間,全台將新增星級飯店約40棟,新增客房逾5,656間,為商用不動產市場注入強勁動能。

此現象不僅體現品牌建商積極搶進飯店市場,也反映台灣旅遊商務需求的多元擴張,尤其國際品牌飯店占近6成,顯示品牌效應和高端消費市場的重要性。

📑 簡易目錄

  • 🏨 引言:星級飯店市場大爆發背景
  • 📊 全台飯店新增布局分析
  • 🌆 北部飯店熱區現況與趨勢
  • 🏝️ 南中部旅遊度假飯店機會
  • ⚖️ 投資風險與市場挑戰
  • 💡 觀點與建議
  • 📝 結論

🏨 引言:星級飯店市場大爆發背景

近年來,台灣不動產市場受到政策調控與城市更新雙重影響,促使商用不動產格局大幅改變。尤其在大眾運輸導向開發(TOD)與都更危老政策推動下,全台星級飯店的建設進入新一波高峰期。根據瑞普萊坊統計,2025下半年至2028年間,全台將新增星級飯店約40棟,新增客房逾5,656間,為商用不動產市場注入強勁動能。

此現象不僅體現品牌建商積極搶進飯店市場,也反映台灣旅遊商務需求的多元擴張,尤其國際品牌飯店占近6成,顯示品牌效應和高端消費市場的重要性。


📊 全台飯店新增布局分析

區域

新增飯店數量占比

新增客房數占比

主要特點

北部

50%

約一半以上

都會型商務與國際品牌集中

南部

約30%

約三成

觀光度假型旅宿成長明顯

中部

17%

約一成半

都會特色旅宿及次核心發展

從整體分布來看,北部飯店的新增占據全台市場半壁江山,這不僅因雙北地區擁有密集的商務需求和完善的交通網絡,也是政府TOD(大眾運輸導向開發)政策推動下的直接成果。尤其國際品牌飯店在北部搶占優質地段,結合商務、旅遊雙重需求,形成強烈吸引力。

南部的新增飯店以度假型旅宿為主,這反映出台灣南部豐富的觀光資源,如墾丁、台南、高雄等地逐漸成為國內外旅遊熱點,加上近年交通基礎設施如高鐵延伸與捷運系統的擴展,旅遊便利性大幅提升,推動飯店業成長。

中部雖然占比較小,但該區特色旅宿與次核心城市飯店的發展,扮演著分散市場風險的角色,有助於均衡全台飯店供給結構。此外,中部多結合地方文化與特色,吸引尋求深度旅遊體驗的客群,具長遠發展潛力。


🌆 北部飯店熱區現況與趨勢

雙北地區作為全台經濟與政治的樞紐,飯店市場接近飽和已是不爭事實,但仍有不少國際品牌選擇持續插旗。這背後原因包含:

  • 高密度商務需求:跨國企業、會議活動、國際展覽頻繁,使得商務旅客穩定成長,支持高端飯店持續發展。
  • 品牌效應帶動地產附加價值:結合高級住宅開發,國際品牌飯店的入駐提升周邊土地與住宅價值,形成飯店與住宅互補的發展模式。
  • TOD大型開發案機會多:北部多個交通樞紐周邊開發案推動,吸引飯店業者布局,讓旅客交通更便利,提升飯店吸引力。

2024年台北晶華、君悅、喜來登等高端飯店營收皆突破25億元大關,顯示高端市場競爭激烈且利潤穩定。未來新飯店若能精準切入差異化市場,如精品旅館、特色商務服務等,仍有一定成長空間。


🏝️ 南中部旅遊度假飯店機會

南部因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及豐富文化,成為度假旅遊飯店開發熱區。以下為該區發展機會的具體分析:

  • 旅遊政策扶持:政府推動觀光產業升級,鼓勵高品質旅宿投資,並提升觀光配套設施,強化旅遊吸引力。
  • 交通便利性改善:高鐵南延、機場擴建與城市捷運網絡,縮短旅遊交通時間,增加旅客停留意願。
  • 多元旅遊型態支撐飯店多樣化:從海濱度假村、文化體驗旅館到生態旅遊基地,南部飯店開發形態多元,滿足不同消費需求。

中部的飯店業雖以中小型旅館與特色民宿為主,但隨著地方政府積極推動文化創意及觀光發展,未來有望吸引更多商務及休閒旅客,帶動當地飯店產業升級。


⚖️ 投資風險與市場挑戰

即使飯店市場呈現成長趨勢,投資者及開發商仍面臨諸多挑戰,需審慎評估:

  • 硬體建設成本高昂
    飯店建設通常涉及土地取得、建築、設施設備更新等高額投入,且施工期長,資金回收期可能長達數年,增加資金壓力。
  • 營運成本及人力瓶頸
    高品質飯店對服務水準要求高,所需人力密集,隨著薪資上漲及人力短缺,營運成本持續增加,可能壓縮利潤空間。
  • 激烈的市場競爭
    多品牌、多檔次飯店同場競爭,若開發策略不明確或差異化不足,容易陷入價格戰,導致收益不穩。
  • 外部經濟環境波動
    通貨膨脹及利率上升可能壓抑消費者支出,尤其旅遊頻率與花費下降,影響入住率與營收。此外,疫情後旅遊習慣尚未完全回穩,需持續觀察消費趨勢。

因此,飯店投資須以長期策略為核心,並進行多方風險管控與市場動態監控,才能降低風險並提升獲利機會。


💡 觀點與建議

  1. 策略性選擇區位與市場細分
    針對不同區域特性訂定飯店定位,例如北部聚焦商務與高端客群,南部著重度假市場,才能最大化市場效益與營收潛力。
  2. 強化品牌與服務差異化
    國際品牌飯店具備市場認同與經驗優勢,建議透過特色服務、數位化體驗或生態永續概念,打造獨特競爭力,吸引忠實客群。
  3. 結合都市更新與交通導向開發
    善用政府政策利多,將飯店開發與大型都市更新、交通建設整合,創造多元收益管道,並提升飯店周邊環境品質,增強吸引力。
  4. 靈活經營與成本控管
    面對市場波動,飯店管理者應運用數據分析及彈性定價策略,適時調整營銷方向,降低人力與營運成本,提升經營效率。
  5. 持續關注消費者行為變化
    觀察旅遊趨勢、消費者偏好改變,及早調整產品與服務內容,保持競爭優勢。

📝 結論

全台星級飯店在未來四年迎來40棟新增潮流,呈現不動產市場的新動力。北部的國際品牌密集插旗,南中部則依托觀光度假優勢穩健成長。儘管投資門檻高、競爭激烈,但配合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星級飯店仍是商用不動產投資值得關注的領域。

投資者及開發商應慎選地點、把握政策機會,並做好市場風險控管,方能在未來的飯店熱潮中搶得先機。


如果您有興趣拓展不動產投資版圖,關注星級飯店及商用不動產市場的發展動態,將有助於掌握下一波投資契機。

 

🌟 全台星級飯店四年新增40棟,商用不動產新寵熱潮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