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萬華萬大路一帶60年老屋通過危老建築更新核准,基地約280坪,計劃興建兩棟12層高住宅,共52戶。起造人由「臺灣金融都更公司」負責全案管理。
然而,該區中間一棟名為「義村羊肉爐」的透天老屋,並未加入都更,兩側原本老舊房屋已拆除,留下一片綠草,形成所謂「都更孤島」。
該孤島不僅成為地方特色,也被網友讚譽「先知」,認為該地主避免了後續困境,成功保留自身權益。
📋 目錄
- 🌿 什麼是萬華「都更孤島」?背景說明
- ⚠️ 都更案為何停擺?糾紛與訴訟問題分析
- 🏗️ 都更工程挑戰:營造廠選擇與風險管理
- 📊 都更孤島現象對周邊房市的影響
- 💡 投資觀點:面對都更停擺該怎麼做?
- 📝 結論:都更不只是拆與建,更是綜合協調的藝術
🌿 什麼是萬華「都更孤島」?背景說明
2021年,萬華萬大路一帶60年老屋通過危老建築更新核准,基地約280坪,計劃興建兩棟12層高住宅,共52戶。起造人由「臺灣金融都更公司」負責全案管理。
然而,該區中間一棟名為「義村羊肉爐」的透天老屋,並未加入都更,兩側原本老舊房屋已拆除,留下一片綠草,形成所謂「都更孤島」。
該孤島不僅成為地方特色,也被網友讚譽「先知」,認為該地主避免了後續困境,成功保留自身權益。
⚠️ 都更案為何停擺?糾紛與訴訟問題分析
萬華「都更孤島」的都更計畫,原本訂於2023年3月正式開工,並預計在2026年1月完工,打造兩棟地上12層的住宅大樓,共52戶。然而,目前現場仍是草木叢生、工地閒置,施工幾乎沒有任何進展。這種現象對周邊環境與投資人信心都造成不小的影響。
根據臺灣金融都更公司副總Jeff透露,停擺的主因在於公司與負責施工的營造廠「易山營造」之間爆發合約糾紛,目前雙方正處於訴訟程序中。這樣的訴訟問題使得工程無法順利推進,導致施工陷入膠著狀態。
訴訟細節未完全公開,但可推測雙方在合約履約、工程款支付、施工品質或工期安排上存在重大分歧。此種法律糾紛不僅拖慢工期,更造成地主權益受損,許多地主面臨土地長期無法使用、資金壓力增加的困境。
Jeff無奈地表示,這突如其來的變化對地主心理和財務打擊甚鉅。社會大眾在討論此案時,應該多一份同理心,不要在地主本已受傷的情況下再加以傷害。
🏗️ 都更工程挑戰:營造廠選擇與風險管理
在都市更新工程中,施工進度與品質控制高度依賴營造廠的履約能力和雙方合作默契。台灣都更工程停擺的案例屢見不鮮,營造廠與建商的配合問題是核心風險之一。
表1:都更案營造廠選擇關鍵因素
關鍵因素 | 影響說明 |
品牌與信譽 | 營造廠品牌聲譽代表其過往履約紀錄與財務穩定度,知名大型廠商相對能降低工程延期與糾紛風險。 |
合約條款清晰 | 合約中明確規範工程範圍、工期、違約責任及罰則,有助於日後出現爭議時依法處理,降低模糊空間。 |
自有營造團隊 | 建商自有營造隊伍能掌握施工進度與品質,減少第三方介入造成的溝通摩擦與執行落差。 |
過往業績與經驗 | 曾處理類似複雜項目之廠商更能應付施工過程中不可預期的挑戰,減少意外狀況導致的停工風險。 |
風險分擔機制 | 設置保證金、履約保證及分段付款制度,讓營造廠有充足誘因按期完工,同時建商能在違約時快速採取補救措施。 |
此外,建商與起造人在簽訂合約前,應多方盡職調查營造廠的財務狀況與工地管理能力,並建立良好溝通機制,以減少未來產生合約爭議的可能。
📊 都更孤島現象對周邊房市的影響
「都更孤島」因工程停擺形成獨立於周邊新建案之外的老舊建築,帶來短期與長期不同層面的影響。
- 短期負面效應:工地閒置導致環境髒亂,甚至成為治安死角,影響鄰里居住品質與安全感,買方觀望態度濃厚,短期內周邊房價可能因此承壓。
- 中期不確定性:隨著訴訟持續,市場難以判斷工程何時能恢復,買賣交易相對停滯,價格波動加大。
- 長期正面機會:一旦訴訟結束,重建工程完成,孤島物件因獨立持分或保留產權,反而可能成為稀有資產,享有溢價優勢。
表2:都更孤島對鄰近房價影響比較
時間階段 | 影響類型 | 影響內容 | 投資者應對策略 |
短期 | 負面影響 | 工程停擺、環境雜亂,買氣下滑,房價壓力增大 | 觀望,避免追高買入 |
中期 | 不確定性 | 訴訟結果不明,市場信心波動,交易不活躍 | 持續關注法務進展,評估風險 |
長期 | 正面機會 | 周邊完成更新,孤島成為稀缺資產,具備溢價潛力 | 適時布局,布局前做好法律與產權查核 |
💡 投資觀點:面對都更停擺該怎麼做?
都更停擺對投資人來說既是風險也是機會。面對此類案件,建議從以下幾點切入:
- 保持資訊透明與即時更新:積極追蹤政府公告、法院判決與起造人進度,減少不確定帶來的心理壓力與錯誤判斷。
- 多角度評估物件價值:分析都更後房屋可能帶來的增值空間,兼顧目前的流動性風險。
- 風險分散策略:避免將大量資金集中於單一停擺或爭議中的都更物件,降低資金鏈斷裂風險。
- 考慮現有資產的多元利用:「義村羊肉爐」類孤島物件,有時可轉為長期持有保值標的,或透過租賃等方式維持現金流。
- 專業法律與財務諮詢:重大投資決策前,尋求法律及財務專家協助分析案件複雜性,降低潛在損失。
📝 結論:都更不只是拆與建,更是綜合協調的藝術
萬華「都更孤島」案件,清楚反映出台灣都市更新計畫中法律糾紛、營造團隊管理與多方協調的複雜性。這類停擺現象不僅考驗地主與建商的耐心,也挑戰投資者的判斷與風險承受能力。
對不動產投資者而言,面對都更案時除了評估表面價值,更應深入了解背後法務、工程及政策風險,並依據自身資金狀況與風險偏好調整布局策略。
總結來說,都更不僅是物理空間的更新,更是一場跨領域溝通與合作的長期賽跑。只有選對合作夥伴、完善風險控管,才能真正掌握都更帶來的長期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