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價vs. 開高價 買房成心理戰 房仲嘆:別再惡性循環

好房網News記者王惠琳/綜合報導
買房議價總是擔心買貴,賣方也不願吃虧,久而久之房市上形成「殺價文化」與「開價遊戲」的競爭,買賣雙方互不信任,交易過程充滿算計,惡性循環讓兩邊都心力交瘁。

臉書粉專「賣厝阿明」分享現今房市的荒謬現象,賣方開價已經比銀行估價低5%,結果買方看完房第一句話是:「這個價格還可以談多少?」彷彿市場有個不成文規定,不管開什麼價,先砍再說。甚至有房仲帶看一間開價1,500萬的房子,買方直接從1,200萬開始喊,房仲說這比銀行估價還低15%,買方卻回:「那估價又不準」。

也有案例是中古屋開價2,300萬,略高於最新實登,買方堅持用一年前同棟低樓層的2,050萬來砍價。當賣家拿出近期裝潢單據和設備更新證明時,買方卻說:「這些是你自己要用好的,關我什麼事?」

賣厝阿明直言,現在買方普遍有「不殺價就吃虧」心態,預期會被宰,於是先大刀砍價;賣方預期會被砍,所以先拉高開價,實價登錄讓資訊透明化照理說應該減少猜忌,現實卻相反,買方拿著兩年前的實登價格來殺價,完全無視這段時間的通膨和營建成本上漲。賣方則專挑社區最高成交價當基準,無視樓層和面向差異。

他認為,買賣雙方都需要調整心態,買方殺價前先做功課,比較近期真實成交價,而不是憑感覺,也該把「合理利潤」留給賣方,畢竟沒有人應該虧本賣房給你,殺價時具體指出缺點,而不是無差別砍價。賣方開價應該貼近市場,不要預留「被殺空間」,同時主動提供房屋的優缺點,建立信任感,也要學會區分「投資客」和「自住客」,用不同策略應對。

賣厝阿明分享一位成交率超高的房仲秘訣,給賣方看整理好的實登數據,建議他們開在最近三個月成交價的±3%。買方來看房時,會直接告知:「這價格已經很貼近市場,空間有限」。雖然有些客人會走掉,但留下來的都是認真想交易的。

殺價vs. 開高價 買房成心理戰 房仲嘆:別再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