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療資訊中心副主任、台灣人工智慧協會常務監事黃冠凱長照3.0啟動以來,AI輔具、遠距監測、智慧床墊與陪伴機器人成為焦點,彷彿硬體升級就能解決長照沉痾。然而,若制度本身存在裂縫,再先進的科技也難以真正補起。
觀察此項制度的斷裂與挑戰,包括三部份:其一、評估與支付錯位:長照評估原為依需求分配服務,但實務上卻出現輕度個案資源過多、重度個案支持不足。健保與長照間缺乏銜接,導致「健康-失能-照顧」轉換斷層。若直接導入自動化評估與監控系統,只會加速錯誤分配。其二、勞動條件真空:照服員是長照核心,但現行制度缺乏職涯晉升與合理待遇設計。部分政策甚至以科技取代人力,如用智慧床墊取代夜間巡房,忽視照護的人性價值。其三、專案化補助缺乏長效:旗艦機構、示範點與AI試辦場域雖多,但後續維運與制度整合不足,科技與照護流程常脫節,淪為表面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