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陳彥綺
儘管政府一方面為降低首購族購屋門檻推出新青安房貸,另一方面又出重拳打炒房,但現實卻是房市愈打愈冷,房價卻無明顯鬆動跡象,尤其雙北市房價屢創新高,對許多台灣年輕人來說,買房早已從人生目標變成一場遙不可及的夢。房產專家「賣厝阿明」直言,問題癥結並非僅止於政策,而是房價與收入的嚴重落差,讓許多年輕人即便努力工作、積極儲蓄,仍難以跨過購屋門檻。他強調:「這不是首購族準備不足,而是一道根本無解的數學題!」
「賣厝阿明」在臉書粉專「賣厝阿明 知識+」中指出,當前房價與收入結構嚴重脫節,以雙北市為例,若購買總價1,500萬元的住宅,假設貸款八成、利率2%、30年攤還,每月光是房貸就高達4.4萬元。對於月薪僅5至6萬元的雙薪家庭而言,房貸負擔率已超過七成,遠遠高於財務專家建議的三分之一上限。
他進一步點出三大迷思,破解「年輕人不努力」的刻板印象。首先,自備款不足不是不會儲蓄,而是即使每月存2萬元,要存到300萬自備款也需要12.5年,這期間還不能有任何意外;其次,寬限期雖能暫時減輕壓力,但後續本金攤還壓力更為沉重;至於延長貸款年限,即使拉到40年,仍難以壓低月付到合理範圍。
根據統計,目前台灣房價所得比已突破10倍,遠超過國際合理範圍的4至6倍。賣厝阿明強調,這代表一個家庭必須「不吃不喝十年以上」才可能買得起房子,凸顯結構性矛盾。即便離開雙北,桃園、台中、高雄等主要都會區同樣面臨高房價困境,像台中七期新案單價已逼近7字頭,總價動輒2,000萬元以上,對當地月薪平均僅4萬元的上班族來說,依然遙不可及。
對於正準備購屋的民眾,賣厝阿明建議,應將買房視為「馬拉松」而非「短跑」。他提醒,買房前務必建立穩定的收入來源,存好20%至30%的自備款,並確保房貸支出不超過家庭收入三分之一。
同時,他也提醒:「買房不是人生唯一目標,現階段租屋也是一種聰明的選擇,讓自己有更多時間準備與等待機會。」最終,他強調購屋的關鍵是「適合自己的房子,才是最好的房子」,千萬不要被社會壓力所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