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稅制調整,都藏著通膨與民生變動的縮影。2026年即將上路的綜合所得稅減稅新制,正是根據《所得稅法》規範,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上次調整上漲超過3%時,相關免稅額與扣除額便必須隨之調升。
截至2024年6月底,CPI累積上漲已達3.86%,達到調整門檻。這也代表全國約697萬申報戶,將在2026年5月報稅時直接受益,不論是家庭主義還是單身生活,都可望減輕不少稅負壓力。
📑 目錄速覽
- 🔍 引言:減稅背後的物價連動機制
- 📊 新制一覽:各項免稅與扣除額調升幅度
- 👨👩👧👦 家庭與單身報稅族群怎麼省?
- 📈 新課稅級距說明與影響分析
- 💼 減稅如何間接影響消費與房市?
- 📝 結語:減稅的紅利,別讓它悄悄溜走
🔍 引言:減稅背後的物價連動機制
每一次稅制調整,都藏著通膨與民生變動的縮影。2026年即將上路的綜合所得稅減稅新制,正是根據《所得稅法》規範,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上次調整上漲超過3%時,相關免稅額與扣除額便必須隨之調升。
截至2024年6月底,CPI累積上漲已達3.86%,達到調整門檻。這也代表全國約697萬申報戶,將在2026年5月報稅時直接受益,不論是家庭主義還是單身生活,都可望減輕不少稅負壓力。
📊 新制一覽:各項免稅與扣除額調升幅度
根據《所得稅法》調整機制,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自上次調整起累計漲幅達3%以上,政府必須依照漲幅比例調升綜合所得稅的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扣除額等。2026年的綜所稅減稅新制正是依據此原則實施。
📌 以下為2025年與2026年之間的變動項目明細:
📌 項目別 | 原金額(2025適用) | 調整後金額(2026適用) | 調整幅度 |
免稅額(單人) | NT$97,000 | NT$101,000 | +NT$4,000 |
標準扣除額(單身) | NT$131,000 | NT$136,000 | +NT$5,000 |
標準扣除額(夫妻) | NT$262,000 | NT$272,000 | +NT$10,000 |
薪資所得扣除額 | NT$218,000 | NT$226,000 | +NT$8,000 |
身心障礙扣除額 | NT$218,000 | NT$226,000 | +NT$8,000 |
🧾 實務上怎麼理解?
- 免稅額:不論有無工作,只要是納稅義務人(例如小孩、年長父母),每人都可享有的免稅門檻,這意味著家庭人口越多,整體免稅額度越大。
- 標準扣除額:適用於未選擇「列舉扣除」的納稅人,與房貸利息、捐款或醫療支出無關,是報稅時最常見的簡便方式。
- 薪資扣除額:針對受薪階層而設,明確減輕上班族稅賦壓力。調幅達 NT$8,000,對中低收入族群來說影響尤大。
- 身心障礙扣除額:針對具有身障證明者給予相同金額的扣除,是對特定族群生活負擔的合理補貼。
🔍 小結:這些數字或許不算誇張,但卻能在實際報稅時帶來立竿見影的「現金回饋」效果。尤其當這些額度交疊疊加時,一個家庭可獲得的稅負減免將遠高於表面金額。
👨👩👧👦 家庭與單身報稅族群怎麼省?
不同身份、家庭組合對應的節稅空間也大不相同。以下透過兩類典型納稅人情境進行模擬分析:
👨👩👧👦 雙薪四口之家
假設家庭成員為兩位成年夫妻、兩位未成年子女,且夫妻皆為受雇上班族,收入落在一般中產階層。
📌 可享節稅項目彙總:
扣除項目 | 扣除人數/次數 | 每項增加金額 | 小計 |
免稅額 | 4人 | NT$4,000 | NT$16,000 |
標準扣除額 | 夫妻合併報稅 | NT$10,000 | NT$10,000 |
薪資扣除額 | 2人 | NT$8,000 | NT$16,000 |
合計可扣除增加 | - | - | NT$42,000 |
📉 依不同稅率估算減稅金額如下:
- 適用5%者:約省下 NT$2,100
- 適用12%者:約省下 NT$5,040
- 適用20%者:約省下 NT$8,400
- 適用30%~40%者:最高可省 NT$12,600~NT$16,800
👤 單身上班族
對於一位未婚受雇族群而言,變動雖小,但仍具可觀效果:
📌 可享節稅項目:
- 免稅額 + NT$4,000
- 標準扣除額 + NT$5,000
- 薪資扣除額 + NT$8,000
✅ 總額可多扣除 NT$17,000
📉 節稅效益對照:
- 5%稅率:NT$850
- 12%稅率:NT$2,040
- 20%稅率:NT$3,400
- 40%稅率:最高可省 NT$6,800
💡 觀察重點:
- 高稅率族群減稅幅度最明顯,但對基層上班族來說,即使是省下1,000元也能實際挹注生活。
- 家庭結構複雜者,建議事前試算合併或分開申報,以利最大化扣除效益。
📈 新課稅級距說明與影響分析
本次改版不僅針對「扣除額」下手,課稅級距同步微幅調整,使高收入族群能享有部分稅負緩衝空間。以下為預估調整後版本:
📌 所得淨額級距 | 稅率(%) | 備註 |
不超過 NT$610,000 | 5% | 適用大多數打工族、小資上班族 |
NT$610,001~NT$1,380,000 | 12% | 較具穩定薪資之族群 |
NT$1,380,001~NT$2,760,000 | 20% | 高階主管、雙薪家庭 |
NT$2,760,001~NT$5,170,000 | 30% | 專業人士、高階經理人 |
超過 NT$5,170,000 | 40% | 高資產納稅人 |
📎 解析要點:
- 將課稅級距門檻小幅上修,有效延緩「跨級跳稅」情況,對年收入略高於中位數的族群而言,是一項潛在利多。
- 此舉也有助於平衡中產階級因通膨壓力而產生的實質購買力下滑問題。
💼 減稅如何間接影響消費與房市?
雖此次為稅法技術性調整,但在整體經濟環境與家庭財務配置中,仍可觀察兩個潛在效應:
🛍️ 消費意願提升
- 扣稅後實際現金流提升,將提高中低收入族群對於日常消費的信心。
- 根據過去經驗,常見消費增加品項包括家電、家具、通訊設備與兒童教育支出等。
- 首購族的頭期款籌備期普遍需時2~5年,若每年能省稅數千至上萬元,對於存款進度具實質助益。
- 稅後收入增加,也能改善房貸審核時的負債比與信用條件,間接提升貸款成數與通過率。
🏠 自住購屋動能微升
🔍 注意事項:
- 減稅雖非刺激房市的直接政策,但結合當前房價修正期與租金上漲趨勢,將可能進一步促進部分族群從租屋轉向購屋行動。
📝 結語:減稅的紅利,別讓它悄悄溜走
2026年即將上路的綜所稅減稅新制,是一次系統性、制度化的調整,直接反映物價變化所帶來的生活成本壓力。無論你是單身工作者、雙薪家庭、或準備報稅的自由業者,都應趁早理解新制內容,提早規劃報稅策略。
✅ 三點提醒:
- 明年起記帳報稅時要採用最新金額標準。
- 若符合列舉扣除條件,建議與標準扣除額比較後擇優適用。
- 避免臨時趕報,宜提早蒐集相關扣除憑證。
儘管不一定能讓每個人實質省下鉅額稅金,但對多數納稅人而言,這就是政策在日常生活中可見的溫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