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城市排行榜》出爐!薪水5萬還差2萬5 這城市買房簡直不可能

2025年最新數據顯示,台灣多數城市的房價與薪資之間已呈現嚴重脫鉤。就算月薪超過5萬元,仍舊難以負擔基本房貸。特別是在台北市,即便不吃不喝,仍差2.59萬元才能支付每月房貸。這樣的財務壓力,讓「單身買房」成為不折不扣的都市傳說。

📑 簡易目錄

  • 🔍 引言:買房已成奢望?全台房價痛點揭露
  • 📊 表格分析:六都+新竹房貸負擔比大公開
  • 🏙️ 台北市:房價天花板,連半間房都買不起
  • 🧳 脫北潮:新北與外圍區成最大受益者
  • 💼 新竹市:高薪撐盤的唯一亮點?
  • 🌆 中南部:低薪+房價成雙壓
  • 🧭 觀點與建議:房貸不該超過薪水5成
  • 📝 結語:當薪資追不上房價,選擇才是關鍵

🔍 引言:買房已成奢望?全台房價痛點揭露

2025年最新數據顯示,台灣多數城市的房價與薪資之間已呈現嚴重脫鉤。就算月薪超過5萬元,仍舊難以負擔基本房貸。特別是在台北市,即便不吃不喝,仍差2.59萬元才能支付每月房貸。這樣的財務壓力,讓「單身買房」成為不折不扣的都市傳說。


📊 表格分析:六都+新竹房貸負擔比大公開

以下為根據2025年Q1聯徵中心房貸資料與勞保局工資報告彙整的房價與房貸負擔試算:

城市

平均房價(萬元)

月繳房貸(萬元)

平均薪資(萬元)

月薪差額(萬元)

房貸占薪資比

台北市

2,621

8.05

5.46

-2.59

147%

新北市

1,880

5.77

4.73

-1.04

122%

桃園市

1,560

4.79

4.64

-0.15

103%

新竹市

1,936

5.95

7.13

+1.18

83%

台中市

1,790

5.49

4.55

-0.94

121%

台南市

1,210

3.71

4.19

+0.48

88%

高雄市

1,110

3.40

3.92

+0.52

87%

📌備註:表中房貸月繳假設貸款成數8成、利率2%、年限30年。


🏙台北市:房價天花板,連半間房都買不起

在台北市,即使月薪高達5.46萬元,仍無法負擔平均每月高達8.05萬元的房貸。根據推估,一般上班族最多僅能負擔總價約890萬元左右的房屋,與台北市平均2,621萬元的房價相比,猶如天壤之別。即便手中已有頭期款,仍被每月房貸壓力擋在門外,導致買房僅止於幻想。

這樣的高房貸壓力反映出台北市的住宅市場已遠離「居住正義」的軌道。購屋者若無雙薪家庭支援,或父母資金援助,幾乎無法跨出購屋的第一步。再加上生活成本高昂,稅費負擔沉重,即使勉強貸款成功,也難以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這樣的現象長期下來,促使年輕世代選擇「脫北」,轉戰新北、基隆、桃園等外圍地區尋求相對合理的房價環境。從雙北捷運延伸軌跡即可觀察人口轉移趨勢,台北外溢效應正逐步重塑北台灣住宅市場板塊。


🧳 脫北潮:新北與外圍區成最大受益者

新北市雖然平均房價較台北低約700萬元,但房貸負擔仍占薪資超過120%,也就是說,即使遷移至新北,購屋壓力仍然沉重。尤其在板橋、新店、中永和等熱區,房價節節攀升,與台北市的價差正逐年縮小。

不過,若選擇五股、林口、淡水等蛋白或蛋殼區,則仍有機會以總價1,200萬以內購入新成屋或中古電梯大樓。這也使得這些地區成為「脫北族」的主要落腳點。

桃園方面,由於交通建設完善、產業設點快速發展,成為不少北漂家庭的第二選擇。例如中路、青埔、八德重劃區等地區,仍可見2至3房新成屋開價在1500萬元上下,對比台北動輒2000萬以上,顯得相對親民。

基隆、宜蘭也在通勤族考量中崛起,特別是受惠於通勤補貼、台鐵捷運化與國五拓寬等政策,讓「1小時可回家」成為現實。


💼 新竹市:高薪撐盤的唯一亮點?

新竹市目前是全台唯一「平均薪資高於房貸負擔」的城市。科技業的薪資結構為主要支撐力,尤其是工程師與管理職,月薪輕鬆突破10萬元者眾多,使其得以承擔平均房貸約5.95萬元的開銷。

不過,這樣的「高薪甜蜜點」也正快速被房價上漲所吞噬。近年新竹東區、關埔、竹北等科技重鎮房價節節高升,不少預售案單價已突破6字頭甚至7字頭,蛋白區亦難覓2字頭。新竹正快速複製台北的房價壓力模型,但缺乏足夠的住宅供給與都更空間作為緩衝。

更令人憂心的是,「高薪不等於財務健康」。若房貸支出長期佔薪資8成以上,仍會影響生活彈性與長期儲蓄力,對年輕家庭形成隱性風險。


🌆 中南部:低薪+房價成雙壓

台中市雖為全台第三大城市,房市火熱,但當地薪資卻未能明顯上漲。月薪平均僅約4.5萬元,面對平均總價1,790萬元的房產,每月需負擔房貸5.49萬元,顯然不支撐。西屯、七期、單元二等精華地段更早已脫離在地購屋族可負擔範圍。

台南市因南科效應帶動產業發展,但薪資仍未全面提升。許多在地青年即使進入科技業,起薪仍受限,難以迅速累積頭期款與房貸還款能力。近年仁德、永康等地房價高漲,2房物件動輒破千萬,也逐漸排擠購屋意願。

高雄雖被認為是「最後的房價綠洲」,但隨著亞洲新灣區、高大特區等發展,市中心單價已站上4字頭,購屋者面臨預算緊縮。以薪資3.92萬元計算,可負擔總價約700萬,等於只能購入20年以上中古屋,且可能需妥協屋況、地段與樓層。高雄的潛力雖高,但對於首購族而言,仍須極度謹慎評估。


🧭 觀點與建議:房貸不該超過薪水5成

從財務穩健角度出發,房貸支出不宜超過月薪50%。理想狀況下應控制在30%~40%區間,這樣才有空間應付生活開支、儲蓄與突發費用。

例如:

  • 若你月薪6萬元,合理房貸應控制在1.8~2.4萬元
  • 對應的合理總房價(假設貸款8成、利率2%、30年期)為約700~1,000萬元

然而,目前全台多數城市平均房價已超過上述合理範圍,購屋者若未審慎評估財務條件,恐將面臨資金鏈吃緊、生活品質下滑,甚至逾期風險。

若非急迫性置產需求,建議可採:

  • 延後購屋、持續儲蓄;
  • 考慮合購或共同貸款;
  • 採「買小換大」策略,從套房或老屋入手;
  • 或轉向中南部、外圍區先置產累積資產。

📝 結語:當薪資追不上房價,選擇才是關鍵

本次「悲情城市排行榜」清楚揭示,單靠薪水買房,對多數人而言已是不可能任務。面對持續高漲的房價與滯後的薪資水準,唯有做出明智選擇,才可能在城市中擁有一席之地。

這並非鼓勵放棄買房,而是重新評估自己的購屋能力與生活需求。選擇可承擔的地區、調整購屋預算,甚至思考是否轉向租屋、合購或異地置產,都是值得思考的方向。

 

🏠《悲情城市排行榜》出爐!薪水5萬還差2萬5 這城市買房簡直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