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關於我們
團隊介紹
服務介紹
投資流程
產業情報
業界消息
文件與期刊
知識專題文章
物件介紹
聯絡我們
🕒 遺產稅申報期限六個月?三大服務一次搞懂,避免罰鍰風險!
依照《遺產及贈與稅法》,繼承人須在被繼承人死亡日起六個月內完成遺產稅結算申報。這是法定的期限,無論是否申請任何便利服務,都必須遵守。
🚇 北環段4站仍有「4字頭」親民房價,南環段考試院站交易最熱!2025年雙北捷運環狀線房市全面解析
台北捷運環狀線南環、北環段已進入全面動工階段,預計將加速雙北交通聯繫,並帶動沿線房市發展。根據永慶房產集團最新實價登錄資料整理,近一年環狀線沿線交易活絡,特別是蘆洲、三重與文山區表現突出。本文將深入分析北環段與南環段房市交易量及房價,透過數據與地理特性,協助購屋者與投資者掌握雙北捷運環狀線沿線市場脈動。
🏠 交屋潮遇三緊,房貸違約率亮起警訊!2025年房市風險全面剖析
近年來,台灣房貸違約率維持在歷史低點區間,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房市整體相對穩定。根據內政部及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公布的最新資料,2023年至2024年底,全台暨七大都會區房貸違約率約維持在0.06%到0.07%的水平。這代表以住宅貸款總額計算,僅有極少部分出現逾放,市場整體信用風險控制良好。
🌿【彭金隆解密】永續金融四路並進!企業、金融、投資人必讀指南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嚴峻,企業與金融業在永續發展上的角色變得關鍵。台灣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於2025年7月最新論壇中,提出「綠色及轉型金融行動方案」的四大面向,明確展現台灣推動永續金融的決心。本文將深入剖析這四路並進策略,並探討對企業、金融業及投資人意味著什麼,讓你一讀就懂永續金融的關鍵脈絡。
🏗️ 桃捷棕線即將動工!年底開建,串聯桃園龜山與新北新莊的交通革命
桃園捷運棕線計畫已成為桃園與新北地區交通的重要新亮點。全長約11.38公里,棕線將採用中運量系統,配備7座車站,串聯桃園龜山至新北新莊,並採全自動無人駕駛技術,目標大幅提升通勤效率。
🏠 重購退稅攻略|兩年內遷戶籍不可忽略的關鍵條件!
隨著房市行情波動與居住需求多元化,很多民眾會選擇賣掉手中舊屋,購買更符合家庭需求的新屋,完成換屋行動。換屋過程中,最讓人頭痛的莫過於土地增值稅(土增稅)的負擔。為了減輕這部分的稅務壓力,政府依照《土地稅法》規定,推出「重購退稅」優惠,讓符合資格的換屋族申請退還部分已繳納的土增稅。
🌳 南投國姓市地重劃新動態|中興路旁公兒用地轉型整體開發區,土地價值大躍升!
位於南投國姓鄉中興路旁的公兒用地,面積約0.28公頃(約2783平方公尺),原本劃設為鄰里公園兼兒童遊樂場用地。多年來因未進行徵收開闢,土地利用未達預期效果。縣府近期計畫重新檢討土地使用功能,擬將此公兒用地劃設為整體開發區,預計21日於國姓鄉公所舉辦市地重劃意願調查說明會,邀請地主參與討論。
🏢 新纖子公司攜手合建板橋集合住宅大樓,投資策略與市場機遇全面解析!
近期,新纖旗下子公司啟騰建設宣布與上閤興建設合作,在新北市板橋區府中段共同投資興建集合住宅大樓,投入資金超過7億元。此舉不僅體現新纖積極多元化的投資策略,更反映出台灣不動產市場尤其是都市集合住宅需求的持續增長。本文將從項目背景、投資金額、地段價值、市場趨勢及投資風險等角度,為您深入分析此案的產業及投資價值。
🏠 多屋族必看!新竹市房屋稅2.0新制節稅攻略,教你輕鬆減輕稅負
隨著新竹市今年(114年)5月起實施房屋稅2.0新制,多屋族的房屋稅負面臨顯著調整。非自住房屋依全國累進持有戶數加重課稅,空置房屋稅率最高達4.8%,稅負倍增令人驚訝。不過,只要掌握新制規定,透過出租、公益出租人或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等方式,仍能享有1.2%至2.4%的較低優惠稅率,合理節稅並非難事。本文將為多屋族解析新竹市房屋稅2.0新制重點,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節稅策略。
📉 政策發酵、多重壓力衝擊:2025年住宅與土地交易市場降溫全面解析
2025年第二季,在全球經濟不明朗及政策調控影響下,台灣住宅與土地市場面臨明顯降溫。根據仲量聯行最新統計,2025年第二季不動產交易金額季減24%,年減13%,市場觀望氣氛濃厚。特別是在央行持續實施信用管制與新台幣升值雙重壓力下,住宅與土地買賣交易量均出現明顯回落。本文將詳細解析當前市場狀況,並探討未來投資策略與機會。
🏢 北市商辦新增供給狂潮來襲!空置率恐攀升至7%,房東與投資人該怎麼應對?
台北市作為台灣的商業核心,商辦市場一直是資金關注焦點。2025年隨著多個大型商辦大樓完工,新增供給明顯增多,空置率從第二季的5.89%攀升,預計年底將達7%。全球經濟不確定性讓企業擴張態度謹慎,市場需求放緩,形成新增供給壓力。本文將深入分析北市商辦市場的現況、趨勢與因應策略,並探討投資面向。
🤖 AI買地不手軟!科技大廠狂掃工業用地 房市主角悄悄換人了?
近年來,土地市場悄悄上演一場角色替換秀。
建商不再是交易主力,科技業,尤其是圍繞 AI供應鏈的中大型製造商,正一筆一筆掃地買進。不再是為了蓋房,而是為了蓋廠、蓋研發中心、蓋資料中心。
當台灣進入「AI基礎建設元年」,土地不再只是房地產議題,更是國家科技戰略資源。
«
1
...
16
17
18
(19)
20
21
22
...
35
»
登錄帳號
記住登錄資訊
登錄
忘記密碼